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5-07-05 16:04:49
当下,内涵式改造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侧重点。与过去大拆大建的外延式规模扩张不同,内涵式更新注重唤醒存量,着眼于对现有城市空间特别是闲置资源的优化激活,“留改拆增”并举,通过精细化、渐进式的更新,实现城市功能与活力的整体提升。这种城市更新模式不仅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负担,还能守护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多赢。
然而,让闲置资源“忙起来”看似“省钱”,动真格时却并不省心省力。存量资源长期闲置多有难言之隐。不少闲置资源属于城市中的“边角料”,分布散、基础差,植入新项目面临诸多难点和障碍,如产权复杂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整修投入较大等难题。因此,内涵式更新改造离不开政策创新推动的制度保障。不少城市探索“市区两级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采用“提级解遗”专窗专办,创新、活用“容缺受理”“罚缴分离”等制度工具逐一化解难题。伴随城市更新开掘深土层,啃下硬骨头,政府部门还需要在土地政策、金融支持、审批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创造更利于实际操作的制度环境。
让存量“老家底”焕发增量“新生机”,是一个价值发现和价值再造的过程。其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多元参与平台,市场化运作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必不可少。多元共治与盈利模式是存量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要津,成功的存量更新案例往往结合了本地实际,根据资产特点制定个性化盘活方案,不仅精准响应居民所求,也让社会资本接盘者有账可算、有利可期。比如地下空间、偏僻地段如何引流,老旧小区如何对接“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和方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化加持、科技赋能,可谓闲置资源活力再现的软支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城市闲置存量通过智慧化手段改造面貌一新。立足于高水平焕新存量的城市更新,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向重视人文关怀,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不仅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也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上一篇: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住有所居”有关工作等事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东方雨虹:转型成效明显 “深蹲起跳”值得期待
 在建筑建材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存量博弈的关键节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深度变革已成常态。拥变谋变...
苏州稻香村2025中秋营销峰会召开,五大变化重塑竞争力
 7月1日,苏州稻香村集团2025年中秋营销峰会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经销商齐聚无锡,共同...
从一瓶一元纯净水,看见责任与坚守
在物价上涨与消费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日常选择。过去被忽视的日用...
《世界技能大赛技术规范手册》系列图书与《高原之舟-舌尖上的安多牦牛》双双荣获世界美食图书大奖
当地时间6月18日,第30届世界美食家图书奖(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颁奖典礼在葡萄牙卡斯...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