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8-30 16:44:28
■“产学研”协同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采用“高校+企业+农户”的合作形式,依托有机旱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构建了一套“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下一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将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打造推动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热带沃土育新种 南繁托起农户增产梦
海南的“新农人”田守波与团队跨越山海,让科研成果在热带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海南建立了6000亩优质西甜瓜示范基地,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从试验田到生产地,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转化,一粒粒南繁选育的种子,不仅改变了一方产业的面貌,也托起了农户的增产增收梦。
■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智慧农业促增收
当前,正值玉米灌浆期。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水泉嘎查万亩高标准农田上空,装载农药的无人机正在沿着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如今,农民实现了从“扛锄头”到“点屏幕”,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跨越。科技正将曾经的发展劣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独特势能。
■黄菇娘变身“金豆子” 激活乡村活力
近年来,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力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让一颗颗黄菇娘蜕变成农民手中的“金豆子”。
当地坚持采用绿色种植方式,育秧、栽种、田间管理到采摘全靠传统手工,为村民铺就家门口就业路。农民种出了好日子,也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盐碱地种出“丰收稻” 蹚出增产新路径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沿海片区曾因盐碱化导致农作物成活率低、收成差。近年来,当地通过试验筛选耐盐碱水稻品种,推广机械化种植,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探索菜稻轮作模式,高效利用土地。
如今,通过引进“海水稻”、创新智能农机装备等方式,当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
■小菌菇延伸产业链 撑起富民大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培育了一批食用菌加工企业,不断提升食用菌加工产品附加值。
从深山菌窝到全国餐桌,一朵朵菌子正在南华县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书写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各地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实践,成果丰硕。既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难题,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能,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关键词:
MQD《溯》重磅登场CCFW中国国际儿童时装周,诠释东方时尚新生!
8月13号下午14:30,MQD携「溯」创意时装主题大秀闪耀登场CCFW第八届
小龙虾价格一路坐“过山车”,餐饮品牌如何突围?
2025年,小龙虾赛道有哪些新动态值得关注?其产业进化背后又藏着哪些破局逻辑?餐饮红宝书——《中国餐...
于“山水林田湖草沙”间 书写乳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蒙牛集团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20年来,作为...
卫龙美味2025上半年稳健上行 收入与净利润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8月14日晚间,卫龙美味(股票代码:9985 HK)2025年中期业绩出炉,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卫龙实现总收入34...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