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火的歌词(还有没有能火超过3个月的歌?新歌千千万,为何都是快餐音乐?)

来源:热点网     时间:2022-11-19 10:07:53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音乐人高进发了一段这样的评论:在这个时代,还有没有能够火超过3个月的歌?如果有的话,请打在公屏上,让我看看是哪一首!

高进说,近两年音乐圈很繁荣,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新歌在发行,内卷也很严重,但能让人记住的歌却屈指可数,而且转瞬即逝。要说火过3个月以上的歌曲,的确不常见。

其实这种悲观的论调,十多年前就广为流行。见证过华语辉煌时代的人,个个都在哀叹现在的歌坛没落了,时时怀念着曾经神仙打架的年代。


【资料图】

从21世纪10年代以来,这种没落的局面肉眼可见。整个10年代,能称得上“经典”的歌曲,加起来可能不如过去黄金年代半年的量,现以还能值得回味的,大概有《平凡之路》《那些年》《明天,你好》《夜空中最亮的星》《野子》《说散就散》《大鱼》等十来首吧。

而20年代,转眼又过去快两年了。回头一看,很明显,20年相比10年代,歌坛又糊上了新高度,似乎一首能媲美上述歌曲的新歌都没诞生。

我们现在对“经典”的标准降到最低,只要火过3个月就算经典,可是有吗?我们先看看2020年不同版本的年度十大金曲。

再来回忆下2021这一年,又有哪些比较火的歌曲。前几日东方风云榜评选的年度十大金曲是:

可能大家都很懵,这些所谓的金曲,多数都没听过啊,算哪门子金曲?

那么大家听得最多的是哪些呢?《点歌的人》《酒醉的蝴蝶》《热爱105度的你》《你的答案》《少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踏山河》《星辰大海》等等,可是这些歌再火又火了多久呢,超过3个月了吗?

目前的歌坛,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方面是金曲匮乏,但另一方面,却是歌曲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就是高进所说的歌坛空前“繁荣”,每天有成百上千首歌曲发行。

我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字,说是2020年一年新发行的华语新歌总量近70万首。这样平均下来,每天发行的歌曲是近2000首,远远超出高进估计的“成百上千”。

按这个情况,可以推算出一首歌能火起来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跟中500万大奖相差无几了。

这是一组何其恐怖的数字!每天2000首新歌,一年70万首新歌,你听过几首?又记住了几首?像《少年》《星辰大海》已经是热歌中的佼佼者,但你是否在多年后还会拿出来听,就像现在我们听20年前、30年前的经典老歌一样?

为什么这些年新歌量会出现如此巨大幅度的暴增?

首先是音乐创作技术门槛降低了。

借助各类越来越便捷的创作工具,现在想搞音乐的年轻人,随随便便都能写出一首歌来,甚至编曲、制作什么的也能短时间内自学成才。

其次是发歌方式平民化了。

现在都是网上发歌,不像以前一样,靠唱片公司出实体唱片。网上发歌更便捷,各平台还有扶持政策。

还有就是全民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让翻唱老歌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大,原创成为现代音乐人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各种歌唱节目中,原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年轻人若是不懂创作,没有几首原创作品傍身,都不好意思去参加音乐比赛了。

正因为这两方面原因,让创作成为了一件很普遍的事情,那么大量原创音乐作品自然就喷薄而出。

作品的数量是成倍增长了,但这不代表真正有音乐才华的人也成倍增长,不代表优秀的作品也成倍增长了。毕竟音乐创作是一门主要拼天赋的艺术,技术门槛反倒是次要的。正如筷子兄弟在他们的电影《猛龙过江》中所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黄家驹的,哪怕你再努力。过去很多不识谱的音乐人也能写出非常美妙的旋律,但若你天赋不够,技术学得再精,也未必能写出一首来。

现在的年轻人借着超低技术门槛的优势,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不难,但作品中真正有几首是值得听的,就要打个问号了。近年来我们也越来越常听到抄袭事件在音乐圈内发生,这也是上述现象所引发的弊端之一,因为有的“唱作人”自身底蕴不足,就是靠这种“捷径”进行创作的。

这个年代即使有好歌,要脱颖而出也越来越难了。

一年70万首歌,就算你的歌写得还不错,你怎么能保证你的歌就一定能被人听到呢。太难了!如今早已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市场上拼的不是歌好不好,而是唱歌的人红不红。那些销量好的,好到让你尖叫的,都是顶流明星。你要是没有流量,发了歌也如石沉大海,如何能火?

现在的歌曲要想火,基本只有区区三个途径:一个是上综艺节目,一个是影视OST,一个是短视频BGM。

基本没有一首歌能像以前一样靠唱片发行后自然传唱而火的。也就是说,音乐不再是音乐,而变成了综艺、影视、短视频的附庸。

所以我经常看到很多歌手在电视节目上说,最开心的事就是在舞台上唱了一首自己的歌给大家听。这话听起来像是给自己找台阶,实则真实到令人心酸。

我们也看到很多有实力的歌手,都在抢OST这碗饭吃。要放在过去,靠唱片能赚钱的实力歌手是不太屑于唱OST的,尤其是小制作影视作品。这也是没办法,像周深、郁可唯、张碧晨等,他们唱过什么歌?其实很多,但大众就只知道《大鱼》《知否知否》《凉凉》,如果他们不唱OST,恐怕也会变成“没有作品的歌手”。

还有短视频BGM,这更成了网络歌手兵家必争之地。为了能脱颖而出,他们的歌曲都是“设计”出来的,靠一小段能让你一秒高潮的洗脑旋律,获得短视频博主们的青睐,这才有火起来的潜质。但这样的歌曲,火起来快,消失更快,即所谓的快餐音乐。

歌曲出圈的途径日益变窄,且这些途径反过来还制约着歌曲质量的提升(比如迎合短视频“洗脑”的标准,不注重整体音乐性),那么,对于真正的创作人来说,积极性将受到极大打击,市面上的好作品自然就越来越少。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大家都习惯了快餐,习惯了被动收听,很少有人能静下心去聆听一首不符合快餐模式的完整新歌了。

虽然新歌出圈越来越难,但这不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也不影响越来越多的新歌被创作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像音乐已经成为视觉内容的附庸一样,歌手(音乐人)这个职业也已经成为娱乐艺人的附庸。大家知道靠音乐赚不到钱,还要往里贴很多钱,但他们选择音乐作为娱乐圈的敲门砖,作为自己歌手身份的一个名片,待在圈内立足之后,再通过综艺、演戏、商演、带货、广告代言等渠道去赚钱。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如今歌坛没落,很难有一首火超过3个月的歌曲,是因为新歌在“量”上大幅增长,在“质”上却日益下滑,让好歌变得越来越少;同时也是因为流行音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失去了原本主流的传播途径,以及这个时代流量为王、实力与作品靠边的娱乐圈法则,让少数有潜力成为经典的作品也难以出头。

——END——

关键词: 成百上千 还有没有 已经成为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