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写作背景(从军行创作背景)_世界观察

来源:热点网     时间:2023-04-13 13:38:02

本文目录一览:

1、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2、从军行的写作背景3、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01


(相关资料图)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的写作闹好背景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陆扮将把一腔热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白话译文: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早弯灶返回家乡。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后人称他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等。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1、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兆毕睁。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数轮

2、原文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族岁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在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经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朝的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猛咐征讨。将士们都希望可以打败边疆的敌族,使天下太平,并且在这吵核个时代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就写出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的上空的乌云遮住了雪山,站在孤城中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的士兵们磨穿了盔和甲,他们发誓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从军行》的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三四两句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转折,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尽管升知掘身上的铠甲已经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以上就是小编对从军行的写作背景的相关信息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