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继承皇权时,倘若没有嫡长子,嫡长孙和嫡次子谁的权力更大?|天天聚看点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时间:2023-05-06 20:22:09

在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儿防老。意思是说,花费数年的时间养育自己的儿女,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年老时能够让儿女赡养自己,在中国古代可不提倡什么独生子女。


(资料图)

恰恰相反,多子多福这句话一向被人们所信奉。当然,子女一多其中带来的矛盾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父母难免会有所偏心,有的父母偏心自己的大儿子,而有的父母则更加疼爱自己的小儿子,甚至有的父母会因此忽视夹在中间的儿女。

在普通百姓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而在手握皇权的皇室家族中,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一夫多妻制的盛行。正妻指的是能够在府中当家做我们的主母之人,正妻出身高贵,必须是男人明媒正娶,且家世清白经过三媒六聘迎娶回家的。掌管府中中馈。能够宴请宾朋出席重要的场合。从某种程度上,正妻身份的尊贵也体现了男人的一种尊荣。而一夫多妻中的多妻实际上指的并不是正妻,而是指小妾。在中国古代小妾并不能称得上是家中的主人,她可以被随意的发卖,甚至是打死,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我们可以想见正妻与妾室所生的子女,在身份地位上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正妻所生的孩子称之为嫡子嫡女,而妾室所生的子女则被称之为庶子庶女。其子女身份尊贵,是庶子女难以匹敌的,这不仅仅是在普通达官贵人中盛行,在皇室贵族中,嫡庶之别则被看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皇权的交替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他们分家产无非是把自己家里的良田奴仆变卖,甚至房屋钱财等分给儿女们。而作为帝王,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谁能够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谁能够让世间清明,国泰民安。那么在考虑皇位继承人选上,就产生了分歧。到底是选择嫡子女还是选择庶子女呢?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从身份上来说,选择嫡长子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身份高贵,母族也有一定的体面和尊荣。那如果嫡长子去世了,长孙和次子谁会获得继承权呢?

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他们是否是嫡出,如果是,那么是有绝对的优势的,因为基本庶出没有这种资格,如果都是嫡出,就较为麻烦了,历史上就发生过多起长孙和次子的争斗,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看选择人的爱好了。

每一个帝王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认为似乎只要子女的德行好,那么他一定就有相应的能力。比如当年道光皇帝,他在挑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就选择了咸丰,我们都知道咸丰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也并没有什么家喻户晓的贤明之举,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被道光皇帝一眼相中,原因就是因为道光皇帝生病了,此时咸丰泪流满面,这在当时病重的道光看来是一种孝顺的体现。正因如此,道光皇帝觉得,咸丰是有才干的,他一定能够做一位贤德的明君,于是便将他选作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这种选取德行和能力的方法与思维,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是有些可笑的,但道光皇帝权力之大,没有人敢对他提出否决,也并没有人能够左右他的决定。所以在当今看来,无论是立嫡长,还是立贤能之子,只要你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在手,就能够专断独行。

再比如康熙的第八个儿子,他为人脾性温和,可以说对康熙皇帝也十分的孝顺,大老远的给康熙皇帝送去了海冬青,但是康熙皇帝却并不领情,并且斥责他非常虚伪奸诈,认为他德行有亏,自然也与皇位无缘。康熙皇帝这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来决定继承人的选择,在古代历史上,并不是第一位,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位。

在古代的皇权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而言,我们强调平等,自由,更应以客观的态度体察人情,做一个公正之人,身为父母更应如此。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