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21-08-04 14:51:55
记者从市文保中心了解到,近期出现的持续降雨,对我市多个户外考古项目进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对于考古人来说,“度夏”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考古工作防降雨战高温
近日,台风“烟花”过境津城。大雨过后天空刚刚放晴,位于鼓楼西侧的天津卫故城鼓楼西遗址项目工地上,考古工作者们顾不上欣赏头顶的彩虹,便紧张地开始抽水,清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雨势大,持续时间长,项目现场十分泥泞,现在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抽水,将地面尽快清理干净。
同样的工作也正在西青区、东丽区等地的考古项目现场紧张进行着。据了解,降雨是对考古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之一。一旦降雨,室外考古工地都会停工,而且为了保护现场和文物安全,需要有人员24小时值守,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的市文保中心副主任盛立双告诉记者,考古工作每年都会面临安全度汛的问题。一般遇到降雨天气,室外考古现场都会进行苫盖、挖排水沟、围堰和抽水。和往年相比,今年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出现。除了影响发掘进度外,长时间降雨对暴露在外的发掘现场不断冲刷,将会造成一定的侵蚀。为了保护发掘现场,要利用技术手段提前防护。“比如我们在北辰区北仓镇正进行发掘的李咀明清家族墓地,现场都是土坑墓葬,一旦遇雨会对发掘资料和已经揭露出来的遗迹造成破坏。所以我们赶在雨季来临前采用吊车吊装的方式,把墓地中用于整体墓地规划定位和祭祀功能的明代砖砌明堂用技术手段整体‘打包’吊装,运回我们的考古基地进行采样分析。”
盛立双还告诉记者,雨过天晴也并非“万事大吉”,“除了降雨外,夏季考古另一个‘大敌’就是高温。目前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室外作业温度长期在40摄氏度以上,户外工作人员要避免中暑,我们准备了绿豆汤、藿香正气水,还要搭建临时的防晒棚,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多项措施保护不可移动文物
夏季汛期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也是各方关心的问题。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市文旅局相关部门组织各区对我市桥梁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排查。特别是将有文物分布的水库、河流和山区、沟谷等洪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作为重点排查区域,将古桥、古建筑和依托文物建筑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考古发掘工地等单位和场所,作为重点排查对象。
对排查中发现险情的,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遮盖、加固、支顶、围挡、排水、防渗等有效排险措施,控制险情发展。对确需全面抢救维修、安全防护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应按规定和程序采取应急措施,开展维修保护,提升防护水平,排除可能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患和问题;对存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要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重点治理,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文物开放单位和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考古发掘工地等,要立即停止开放或者停工,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记者 张帆)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