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5-07-08 15:53:44
专访中,潘建伟首先厘清了“量子技术”的概念。量子力学在传统信息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集成电路、导航、磁共振、手机存储等,这属于第一次量子革命。而当前备受关注的量子技术是指“量子信息科技”,其发展正在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
量子信息科技主要涵盖三大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或称“量子传感”)。其中,量子通信领域已形成广域网络和实用终端产品,量子精密测量则在导航、医疗等场景初显应用价值,量子计算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今年3月,“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发布,实现了超导量子体系迄今公开发表的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但目前,所有量子计算系统的硬件水平距离产业化应用尚有差距。潘建伟解释,量子计算目前主要的可能应用是与人工智能结合,辅助科学研究。
“实现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应用,可能还需要10年至15年的发展。量子计算产业化应用进程慢,核心原因之一是目前尚未找到适用于现阶段量子计算机的实用算法。”潘建伟介绍,2024年谷歌悬赏500万美元,激励寻找现阶段量子计算的实用算法,但至今无人获赏。
从更大范畴来看,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也存在梗阻,潘建伟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领域的阻力。“量子技术作为新事物,进入传统领域时会面临既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比如,量子保密通信与传统保密通信模式不同,其推广需通过严格的标准安全测试,流程漫长。而传统技术可能为维护自身利益,延缓新技术应用。”潘建伟说。
另一方面是不切实际的宣传。“部分企业出于商业利益或生存需求,过度宣传尚未成熟的技术。比如,某企业推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被宣称具备特殊能力,实际上与传统计算机能力相差不大。”潘建伟坦言,“炒作会误导公众和投资者,损害量子技术的公信力。科学家应坦诚告知公众量子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营造理性的环境,避免量子技术因过度宣传陷入低谷。”
为了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潘建伟建议,政府和民间要持续投入、耐心支持;社会各界应形成共识,给予技术成长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培养既懂量子技术原理又能调试仪器设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潘建伟补充道,量子技术产业化,离不开电子束曝光机、分子束外延、稀释制冷机等仪器设备制造企业。“仪器设备是量子技术发展的基石,要支持相关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
“根据技术发展规律,预计再过10年左右,量子信息技术有望达到新高度。”潘建伟强调,“我们希望抓住机遇,推动量子技术稳健向前发展。”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高考考生 你的录取通知书可能已在路上 请注意查收和检查
@高考考生你的录取通知书可能已在路上!7月3日起2025年高考录取通知书EMS邮件查询通道正式开通!亲爱的...
第三届湖南少儿美术作品双年展启幕 近千件作品展现童心创意
土家族《八部大神》的神话传说在童稚笔触中重生、国家级非遗宾阳炮龙节通过孩子们的手工活化、《威风腰...
浙江教育观察: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7月5日,202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健行国际会议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
两岸青年在沪以艺术表演共绘山河美、同品四季茶
山河美·两岸青少年诗词大会——赏四时之景,品四季之茶展演活动5日晚举行,研学营同期开营。活动邀请两...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