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 正文
李愃:由朝鲜王朝世子堕落成“谋反”的精神病患者(齐云轲)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5-25 15:09:46

李愃(1735年—1762年),是朝鲜王朝英祖李昑的第二个儿子,又是朝鲜正祖李祘的亲生父亲。他自幼聪颖,是父王英祖着力培养的接班人,但为何最后会走上“谋反”的不归路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救急的世子,来的正是时候

雍正十三年(1735),无论是对于朝鲜王朝,还是对于朝鲜王朝的宗主国清王朝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清王朝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而朝鲜王朝的国君英祖李昑迎来了自己的次子李愃,解除了王位后继无人的后顾之忧,使得朝野上下大舒一口气。

其实,朝鲜王朝的王位,按理说是轮不到英祖李昑的,因为他有哥哥李昀。朝鲜肃宗李焞死后,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朝鲜景宗。景宗自幼在充满祸乱的深宫里长大,亲生母亲又因为后宫争斗被赐死,心智上很有问题,精神上不正常,性格乖戾,自幼体弱多病。

景宗继位后,朝臣们判断他活不长,又加之他身体原因生不出孩子,所以直接奏请册立其弟李昑为王世弟。景宗尽管才三十多岁,王妃也年轻,正常情况下生孩子不成问题,但深知自己统治基础薄弱,没有世家大族支持,比不上弟弟李昑,只好册立李昑为接班人。在位四年以后,景宗于雍正二年(1724)崩殂,年仅三十七岁。

英祖李昑继位时已经三十一岁,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李緈。但是,这个儿子很短命,只活了十岁,到雍正六年(1728)便早夭了。这让英祖很伤神,子嗣艰难,这在封建社会王室里可是一个大问题。英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继位做国王,主要是因为哥哥景宗体弱多病,没有生育下一个儿子,若是哥哥有儿子在世,是轮不到自己继位的。但是,现在三十五岁的英祖,也与当年的哥哥面临了同一个问题:没有子嗣。

为了求得儿子的出生,英祖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后,一直在祈祷,一直在搜求这方面的知识和药物,也一直暗地里让人进献可以“多生子”的女人。尽管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可过去了几年,依然没有得到儿子。英祖开始了自卑与无奈,甚至有的大臣在上书中委婉地提出:请大王在宗亲中择“元良”子养在宫中,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让他学习当年的宋仁宗,选择王室中的侄子养在宫中,万一以后实在生不出儿子了,就册立侄子为王位继承人。

英祖面对这样的奏折,气还气不得、恼也恼不得,毕竟人家也是为了朝鲜王朝长治久安考虑,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公心”;但此时的英祖才三四十岁,还不算老,大臣上这样的奏折,不是在质疑自己的生育能力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后宫中的映嫔李氏于雍正十三年(1735)生出了李愃,即英祖的次子。这年,英祖已经四十二岁了。面对这个应急的儿子,英祖之欢悦溢于言表,不久就将其册立为世子,确立了李愃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二、父子矛盾逐渐公开化

乾隆六年(1741),李愃开始参加书筵,学习儒家经典,自幼聪颖的他,学习很努力,记忆力也很好,令他的师傅们很惊喜。英祖得知儿子学习成绩优秀,也很高兴,对于儿子寄予厚望。

乾隆九年(1744),李愃十岁了,他的父王为其定亲,迎娶了系出名门、丰山洪氏家族的洪凤汉之女为妻,史称其为惠庆宫洪氏。结婚后的世子,并不以儿女私情为念,还是刻苦求知,攻读诗书,时常写文章让老师指正,作诗外传,赢得了众人的啧啧称赞。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父母不抚养李愃,而是由宫人带大,他逐渐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气,特别是到了十二三岁以后,由于青春期的叛逆,读书不再那么吸引他,开始了玩世不恭。毕竟有着君臣之别,老师们又不敢过分管教世子,加上国王与世子性格不同:英祖注重孝道,头脑聪明,能明察秋毫,逻辑思维敏锐;李愃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与父亲不会沟通。这样一来,父子俩之间隔阂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矛盾。

有时候,英祖故意找事儿考验儿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李愃时常犹豫再三,不敢作答,让父亲颇为失望。为了培养儿子,乾隆十四年(1749),英祖让十五岁的李愃开始代理听政。世子听政后,朝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党派:一是以李愃的岳父洪凤汉为首的“扶洪派”,坚决支持李愃;一派以金尚鲁为首的“攻洪派”。在宫中,李愃的祖母仁元王后、嫡母贞圣王后支持“扶洪派”,英祖的另一个妻子、即后来的贞纯王后支持“攻洪派”。两派不断进行着明争暗斗,李愃也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其中。

李愃的生母在宫中并不得意,他常为母亲担忧,却又改变不了现状。多疑敏感的他精神压力渐大,处理朝政多不能让父亲满意,英祖对其越来越恨铁不成钢,加之旁人的挑唆离间,后宫的争风吃醋,党争的白热化,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李愃年纪轻轻的,却疾病缠身,对朝政越来越力不从心,时常出错,令英祖愈发不满。李愃索性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与宦官外出找女人取乐,借以逃避和缓解听政压力。他越是这样,越是让父亲英祖失望。

乾隆十七年(1752),李愃的儿子李祘出生,孙子的到来,让英祖很高兴。爷孙俩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难以言说的缘分,非常投缘,英祖后来甚至产生改立世子的想法,但他只有李愃这一个儿子,改立立谁呢?看见李祘,他想起了册立王世孙。但是儿子尚在,册立王世孙又于理不合。

乾隆二十二年(1757),李愃的祖母仁元王后、嫡母贞圣王后先后去世,这让李愃失去了后宫的强力支持,而岳父洪凤汉等人知道女婿有病、难成大才,也对其失去了信心。李愃的世子之位愈发地不牢固了。

三、壬午祸变:李愃成为死得最惨的世子

失去祖母、嫡母的庇佑,李愃在宫里又迎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英祖宠爱的女人文昭仪,一个是他的妹妹和缓翁主。这俩女人时常跑到英祖那打小报告,说李愃的不是。英祖得知儿子的不端行为后,异常愤怒,常常罚李愃跪在外边,对其进行大吼斥责。

本来就有精神病的李愃对于父亲,逐渐有了谈虎色变的感应,一旦得知父亲要见他,他能提前一天一夜不吃不睡,精神恍惚。

乾隆二十七年(1762)五月的一天,大臣罗景彦向英祖告发了世子李愃犯下的十多项罪行,项项可以落实到具体事,让英祖极为愤慨,万万没想到儿子已经失行到了这种地步。李愃得知后,忙找父亲澄清事实,并要与罗景彦当面对质,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英祖历数儿子的过错,李愃跪在地上哭泣,说失行的原因是自己有病,绝非有意为之。英祖绝望之下,下令儿子戴罪于禁川桥,同时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将别有用心的罗景彦处死。

李愃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秘密派人去找避居在外的亲信赵载浩,让他想办法救自己出去。赵载浩等人匆匆向京城奔去,企图救出世子,杀死背后陷害世子的世子姐夫、永城尉申光绥,再拥立世子继位。

李愃的生母映嫔李氏听说李愃怀疑领议政申晚在背后捣鬼害自己,迁怒于其子申光绥,派人到处追杀他,忙前往儿子住处劝解,但是儿子已经癫狂,差一点杀了她。她对儿子绝望了,又怕儿子真像宫里传说的那样有弑父的打算。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请求英祖赐死儿子。在向英祖表明态度前,她专程去找了儿媳妇惠庆宫洪氏说明情况,婆媳俩绝望之际抱头痛哭。

见连李愃的生母都请求处死他,英祖决心除掉这个迟早是祸根的儿子。但是,负责执行的大臣反对赐死世子,请求宽待李愃,可以废黜世子位,但请留他一命。

英祖对早已绝望的儿子李愃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了。最要命的是,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李愃要弑君篡位,这是任何一个封建帝王都决不能容忍的,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行。于是,他决定赐儿子自尽。

李愃闻讯大怒,持刃对人又打又杀。

见儿子不自尽,英祖提前命人将一个米柜抬到庭院开阔处,逼迫儿子进去,然后亲自动手将儿子锁在里面。几天以后,世子李愃被活活饿死,年仅二十八岁。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壬午年,史称此次废杀世子的事儿为“壬午祸变”。

四、死后获得了“殊荣”

李愃死后,赠谥“思悼”,世称思悼世子。英祖处死了儿子宠幸的宦官朴弼秀、女僧假仙和五名平安道妓女。此外,英祖让李愃的儿子李祘过继给李緈,李緈本是李愃的大哥、李祘的伯父,现在伯侄俩成了父子俩。

乾隆四十一年(1776)英祖崩殂,孙子李祘继位,是为朝鲜正祖。正祖将生父李愃的谥号改成“庄献”,祠堂称“景慕宫”,墓所称“永祐园”。后来,他建造了水原华城,决定退位后与生母在此陪伴父亲,可惜因为较早病逝,未能达成意愿。

历史长河滔滔流去,到了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王朝宣布独立,结束与清王朝的封贡关系。朝鲜高宗李熙于1897年称皇帝,改国号大韩帝国,改元光武。两年后,他追封李愃为庄祖孝懿皇帝,墓园升为“隆陵”。

这样一来,李愃虽然生前没有从世子位登上朝鲜的王位,却在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