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琦琦的厨房 时间:2023-07-01 00:41:43
李广自幼熟读兵书,用兵如神,而武功高强,尤其善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射手。能和他扯上点边的最起码也能百步穿杨,比如后来水泊梁山的神箭手花荣的绰号就叫作“小李广”。
一天晚上,李广带着军士一起去打猎,山上草木茂盛,荆棘丛生,有猛兽出没,众人小心翼翼搜索着前进。
(相关资料图)
一阵凉风吹过,大家忽然发现草丛中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一箭射去,不偏不斜正中虎身。
然而老虎却哼都没哼一声,黑暗中只见火星四射,传来的是金属和石块的撞击声。
大家围上去一看,原来被射中的是一块形似老虎的大石。
第二天早上,军士们再经此地时吃惊的发现,李广昨晚射去的箭竟深深嵌进了石头中。
大家对这一箭之力叹服,李广看后也觉得奇怪,不相信自己有如此神力,于是他退到昨晚射箭的位置,再次张弓搭箭向石头射去,结果一连几次箭都被弹开了,有的箭头破碎,有的箭杆折断。
过了许多年以后,还有人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说李广在危急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潜能,有的说他那箭肯定是射到石头缝里去了。唐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即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射虎”虽然流传极广,但很可能只是个司马迁借鉴来表现李广勇猛善射的故事。跟另一位神箭手养由基的传说,只是换了个人名,换了个兽种。
《吕氏春秋》说:“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兕是一种类似于野牛的动物,养由基看见一块非常像兕的石头,于是一箭射去。李广只是箭头入石,养由基连箭杆都射进去了,只有箭羽露在外面。
要再往前找,就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楚熊渠子夜行,见石,以为伏虎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乃知其为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
楚国的君主熊渠干的这事,跟李广箭直是一样一样的。司马先生的文字结构也一样:“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很显然,司马迁这个是洗的《韩诗外传》的稿。不过这样的事在古书中太常见了,不只司马迁,大家都这样干。
清赵翼《陔馀丛考》中说中国有四个人射过石头,还有一个是南北朝时北周的大将李远,《北史》记载:“李远出猎,有石在丛薄中,疑为伏虎,射之,镞入寸余,视之乃石。”
相对而言,李远这个相对靠谱些,射进去“寸余”还是有可能的。熊渠、养由基那样只剩个箭羽的,你说是就是吧。
古人说完这些,自个儿也不太信,所以大家都找了个“神秘”的理由。
养由基那个是“诚乎兕也”。养由基心里想的是野牛,那块石头对他来讲,就不是石头,而就是头野牛,所以他能射进去。
而熊渠那个,是“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刘向《新序·杂事四》也洗了个稿:“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熊渠有诚心,所以金石都能射。这就一古代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人带着这个问题去向杨雄请教,杨雄的回答同样是是“至诚则金石为开”。
总之大伙都是唯心主义者,“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成语就这么来的。
不过这事说穿了就是个“梗”,东汉的科学家王充就已经挑明了。《论衡·卷八·儒增篇》儒书言: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或曰:“养由基见寝石,以为兕也,射之,矢饮羽。”或言李广。便是熊渠、养由基、李广主名不审,无实也。
王充说你们文化人可真会玩!夸大其词,编些射石的故事,“是则书增其文也”。
至于那些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王充说:“精诚至矣,素举一石者,倍举二石。然则,见伏石射之,精诚倍故,不过入一寸,如何谓之没卫乎?如有好用剑者,见寝石,惧而斫之,可复谓能断石乎?”
“精诚所致”,原来能举一块石头的,可能能举两块。然而使剑的再精诚,能把石头砍两半?
王先生不知道,断石这事刘皇叔就干过,镇江北固山有传说中的“试剑石”,就是他一剑砍开的。
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石头,也都说是刘备砍的。
这位爷比李广可厉害多了,虎牢关前,你丫手里两把剑,咋就不把吕奉先一劈两半呢。
关键词:
上一篇:最新自首的认定司法解释 自首认定的82条裁判规则_环球热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