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对话“雅集”:集河之韵传文化新芳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10-24 11:17:33

原标题:

京杭对话“雅集”:集河之韵传文化新芳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份情,今又与中国大运河“结缘”。

10月23日,在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拱宸桥畔的荣华戏园里,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杨崑演绎起昆剧《牡丹亭·游园》选段,袅袅余音间,仿佛“情又起”。

戏园外,千年运河悠悠流淌,南北通津;戏园内,京杭两地艺术家纷纷登台献艺,交融艺术之美。

当日,作为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重要活动之一,京杭对话雅集活动在杭州荣华戏园上演。

“大运河,从来不只是一条河。”在杨崑看来,大运河是国之命脉,也是一条戏曲之河。“南码头,北码头,戏班日日随水流,一河串百戏。”

百戏之祖的昆曲就是得到大运河滋养的戏曲剧种之一。“作为明初四大声腔之一,昆曲起初流行于苏州一带,后以大运河沿岸城市为中心,沿河次第向北、南、西部各城市发展,依靠大运河得以迅速地传播。”杨崑说,中国戏曲沿运河跨地域传播的现象,也是优秀文化能够唤起世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的例证。

南北昆曲,一脉相承。循着戏曲前辈的足迹,同唱经典,让表演者倍感崇敬。

首次来杭演出的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翁佳慧带来了昆剧《红楼梦·共读西厢》选段。她谈道:“能够站在大运河边表演,我深感大运河的生命力和活力仍在延续,雅集的关键是彰显文化之融合,希望传统文化能为大运河文化增添华彩。”

水路即戏路,千百年来,大运河的桨声灯影里,曲韵流觞,促进了中国戏曲的南北交融,百花齐放。

“越剧就是越江南,越独特。”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妤俊现场表演了缠绵婉转的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选段后说,作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从浙江嵊州走向上海,正是通过大运河等水路交通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作为世界上最长,也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国大运河,时至今日,有关大运河的故事仍在继续。

对于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平而言,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表演发源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评剧意义非凡。

“从诞生之时起,评剧就在运河边传唱。评剧与运河的风土人情等有着非常直接且紧密的关联。”王平表示,希望让更多人从多元视角、不同侧面来了解大运河孕育的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大运河为纽带,艺术不断得以传承与创新,并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从2014年首演至今,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崔巍带领剧组演职员将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巡演走过了大运河沿线的6省2市以及世界知名的9条运河所在地。

在杭州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凯看来,千年大运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艺术无国界,我们通过将近200场巡演,向世界展示了承载千年中华文化的大运河,并传递出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的现实意涵。”

雅集现场,南北戏文,鼓瑟相鸣,诗词百技,南北交融,续写大运河的千年风韵。

作为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纵贯南北,穿越千年,至今千里赖通波。

雅集上,作为京杭两地的文艺家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展开“京杭大运河南北文艺家对话”。

“相较于长江、黄河,大运河依旧年轻。”范迪安说,通过多种形式彰显大运河的价值,反映大运河的经济、文化、历史,对今天的发展非常重要。

“运河文化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从北京通州的燃灯塔到杭州的拱宸桥,范迪安谈道,大运河流域有众多文化遗产点,在保护、传承和利用过程中,传统遗产要保护好,营造新的文化景观要注入新内涵,亦要避免同质化发展。“京杭两地互为大运河的终点和起点,应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中起到龙头作用。”

在陈振濂看来,大运河的发展也是中国快速崛起之生动缩影。眼下,京杭两地将闲置的厂房改造成艺术空间,是两地共同的艺术特征,大运河沿线城市蓬勃兴起的文化设施,也成为民众感知幸福的源泉。而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基因,或将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静静流淌的大运河,“躺”下来是一段悠长的历史,而“站”起来是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当下,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运河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今日运河畔,有戏曲声,也有奋斗声、欢笑声。

据悉,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文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社承办。

关键词: 京杭 对话 雅集 集河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