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1-10-26 10:03:21
原标题:仰韶文化是什么——(引题)
文明社会·史前文化第一次整合·最初的中国(主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100年前,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仰韶中晚期已经即将或初步进入文明社会
近年来,河南省对灵宝城烟、北阳平、渑池仰韶村、宜阳苏羊、郑州双槐树、南阳黄山等重要仰韶文化进行发掘,取得一系列新发现。
灵宝城烟遗址的城、壕防御体系,回廊式建筑,制陶作坊,石雕蚕茧艺术品,可能丝绸遗存等,表明豫西晋西南地区在仰韶早期已有较高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
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青灰色“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房屋建筑遗存;还在仰韶晚期和龙山时期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绸残留信息,在仰韶时期尖底瓶残留物中发现谷物发酵酒和曲酒等。
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明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经过数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确定这里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有关专家命名其为“河洛古国”。
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各地各时期的仰韶文化,曾生发出许多熠熠闪烁的文明因素光芒,有的正在壮大转化,有的甚至已经升华成为初步文明。其中,双槐树等遗址的材料表明,仰韶中晚期已经初步进入文明社会。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张光辉: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开展的考古
1926年西阴村的发掘,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开展的仰韶考古,发现了大量以西阴纹为代表的彩陶,出土了仰韶文化首个桑蚕蚕茧,初步揭示了仰韶中期的灿烂文化成就。据统计,山西发现的仰韶遗址总数达716处,经发掘的近50处,地域分布上以晋南为最。
晋南素有“嫘祖故里”之称,在百年考古历程中,先后于山西夏县师村和西阴等地发现石雕蚕蛹和桑蚕茧,表明当时已经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距今6000多年前的夏县师村遗址,已开始修筑城墙;公元前6000年后,晋南仰韶先民开始流行烧制绚丽的玫瑰彩陶。
借助山西串珠式的走廊地形,发源于晋陕豫交汇处的西阴类型/庙底沟类型,将自身特色的玫瑰花瓣彩陶和五边形房址,远播至阴山南麓和辽西地区,展示了史前南北文化大融合的盛况。
近年来,夏县师村、翼城北橄、临汾桃园、离石德岗等仰韶文化遗址的聚落考古工作也取得新突破:夏县师村遗址发现了一处3.5万平方米的城址,系统揭露山西地区仰韶早期城垣聚落;2020-2021年,翼城北橄发现了仰韶中期的首个聚落环壕,面积达80万平方米,也是目前山西所知规模最大的仰韶聚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完成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次整合
陕西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黄土耕地面积广阔,水系密度较高,季风降雨较为丰沛,在仰韶时代是最为理想的旱作农耕和定居区域。据第三次文物普查,陕西仰韶文化遗址超过2000处。
仰韶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始于西安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主持进行了5次发掘,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6000年。1958年,半坡遗址上建起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成为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最强势的一支文化系统,以最具特色的鱼、蛙、鸟、人面、獠牙兽面纹等彩陶题材和尖底瓶等要素为标识,文化延续2000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说,仰韶文化完成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次整合,陕西及黄土高原地区对中国历史的整合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周秦汉唐,而应该上溯至仰韶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催生“最初的中国”
在距今6000~5300年这一中国史前时代灿烂的转折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晋陕豫交界地区为核心,覆盖范围最广,人口规模最大,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最深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
在庙底沟类型的核心地区,最大的北阳平遗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次一级的中心性聚落西坡遗址面积也达40多万平方米,聚落呈现明显的等级化。庙底沟社会“质朴执中”、重视宗族和集体事务的发展道路,如黄土般厚重,积蓄了中国式文明型国家构建的重要底蕴。
庙底沟风格彩陶广泛传播,东到大海,南抵长江,北到河套和辽河流域,西到甘肃。之后与夏王朝对应的二里头文化,地处中原腹地,融合各方因素,与信仰和仪式有关物品虽然吸收了东方和江汉地区因素,但都邑格局和宫室建筑继承了仰韶传统。
各地新生的古国领导者们踌躇满志,朝气蓬勃,有着很强的探索远方、相互交流的欲望。他们努力开展远距离交流,获得远方的珍稀物品和神圣知识,这样的交流催生了一个在地域和文化上均与历史时期中国契合的文化共同体,因此被称作“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
上一篇:陕博日历聚焦玉文化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