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医术 500多年前医生用它练手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11-03 08:58:41

原标题:为了提高医术 500多年前医生用它练手

周乾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我国的针灸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卷一百零五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采用针灸刺百会穴的方法,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在宋朝,出现了针灸铜人,可完整、准确、长久地展示人体腧穴(穴位的学名)与经络。据南宋学者王应麟所撰《玉海》卷六十三、明代藩王朱橚等人编撰的大型方书《普济方》卷四百零九等文献记载,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翰林医官王惟一等人铸造了我国最早的针灸铜人。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体表刻有针灸经脉线及穴位名称,外壳可拆卸,可以看到里面的器官及所在部位。此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有官方或个人铸造针灸铜人,而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时期的针灸铜人,则具有典型代表性。

故宫藏针灸铜人为男性裸体造型,高约92厘米,肩宽约33厘米,呈站立姿势。铜人头部有发髻的轮廓,嘴做微笑状,平视前方,小腹微鼓,双脚微微分开,脚尖朝前。铜人的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右手张开,掌心向前,掌尖朝下;左手的掌心朝向身体,拇指与中指弯曲成环形,以表现古代穴位的测量单位。在古代中医学中,“一寸”的确定有若干方法,其中之一即为患者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头间的距离,又称“中指同身寸”。如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所撰《针灸资生经》卷二就载有“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文,相去为一寸”。

铜人为实心造型,不能被拆分。尽管其因时间久远,色泽已发暗,但被铸造时腧穴位置及名称、经络线、修补痕迹等标记仍然很清晰。铜人全身体表刻有665个腧穴,用圆圈表示;有错金楷体书写的穴名358个;有十四经络线;有枕外隆突、脊骨棘突等解剖标志。铜人雕工规整,造型优美,铜质坚密,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重要的体表部位标注明确,为精美的医学文物。铜人原被存放于清太医院(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西口附近)的药王神殿里,民国时被移存至故宫内。清代御医任锡庚所撰《太医院志》之“铜神”亦有上述内容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太医院是服务于皇室成员的医疗保健机构。

故宫藏针灸铜人在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古代实习医生进行施针“演练”。南宋文学家周密所撰《齐东野语》卷十四载有:“(铜人)外涂黄蜡,中实以汞,俾医工以分折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汞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易知,针灸铜人既可以作为针灸教学的教具,又可用于考核实习医生。实习医生在“演练”前,将铜人表面涂蜡,体内注水银。当医生用针刺穴位时,如果刺准了,那么穴位处就会有水银流出;如果刺错了,则刺不进去。

我国古代针灸教学有多种方法,但均有较明显的不足:口头传授穴位容易出现误传的情况;文字传授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口头传授方式的不足,但是不易准确对经穴定位;绘图传授方式虽然比文字方式更直观,但图片没有人体那样立体;针灸铜人在外形上符合真实的人体特征,其上标注的穴位准确,因而在穴位教学中比其他3种方式更有效。此外,针灸铜人还是临床医学寻经取穴的重要参考实物。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关键词: 医术 医生 针灸 历史 治疗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