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2021-11-07 05:58:44
【视线】
原标题:《“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设立48项重点工程(引题)
科技+文保 有力量也有温度(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日前,国务院审核通过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顶层设计。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详细介绍、解读《规划》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文物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都是以部门规划的形式出现的,“十四五”文物领域规划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坦言。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明确5项重点工作
据介绍,规划设置了6类21个指标,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设置了10个专栏48项重点工程项目。
同时,规划明确五方面重点:一是坚持保护第一,健全系统高效的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二是坚持“五业并进”,加强古遗址古墓葬考古研究和保护,在城乡发展中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进一步激发博物馆改革发展活力,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三是坚持科技人才双轮驱动,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全面加强文物学科专业和培养体系建设,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坚持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托文物资源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五是坚持多方协同凝聚合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
科技、人才双轮驱动
“难以满足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文物保护和应用方面的需要。”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谈道,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相比,总体上我国文物领域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还存在科技力量分散薄弱、资源配置总体规模有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他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来引导开展建制化的跨学科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部署文化保护利用的科技创新专项,努力在文物的安全、监测预警、考古探测和残留物分析、文物建筑结构稳定性评价、馆藏文物抢救性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当中将布局科技考古和保护等方向的技术研究平台。与此同时,还将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促进技术的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支持文物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数字化应用,让群众能够感受到中华灿烂的文明史。”
考古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文理交叉的方法手段,探求历史文明的本质本源,充满了人文魅力和科学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国家级考古机构力量,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选拔百名考古领军人才、百名考古青年人才,重点培养500名考古科研骨干,新增4000多名考古专业人员,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期待更多同学报考考古文博专业。”李群说。
有力度也有温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发改委结合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加强统筹衔接和合理布局。强调融入大局,注重规划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的衔接。对于《纲要》点题的任务和工程项目,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和路线图,具体明确类型、地域分布和管理运营方式。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健全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企业债等渠道,加大科技应用,切实共同推进规划实施见效,让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上一篇:《姥姥的田》获中国舞蹈“荷花奖”
下一篇:红色文创,你关注了吗?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