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1-11-18 10:28:37
原标题:回望历史 瞄准当下(引题)
红色题材舞剧的守正与创新(主题)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 淼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全国各地的舞台上,红色题材舞剧作品星罗棋布,百花齐放。其中,不仅有中央芭蕾舞团的压箱之作《红色娘子军》、上海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白毛女》,也有热演300余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广受好评的《努力餐》,还有今年最新创作的《秀水泱泱》《旗帜》……从起点到当下,经典不朽,新作迭出。回望历史、瞄准当下,中国舞蹈界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努力打造符合当代审美、具有时代精神和国之情怀的原创作品,把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壮美图卷展现在世人眼前。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旭 摄
守正:延续红色情怀
一曲“向前进”唱响大江南北,1964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中国革命历史为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领域完美融合的范例。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介绍,《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中国芭蕾人创造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就选择了红色题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至今,《红色娘子军》已演出超过4000场,这在世界舞蹈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芭蕾舞剧《白毛女》也初创于1964年,经过演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为大型芭蕾舞剧,并首演于1965年“上海之春”。《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奠基之作,它实现了中国芭蕾舞剧从无到有的划时代进程。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打磨与沉淀,《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历久弥新、更见风采。在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红色娘子军》中琼花曾经的扮演者赵汝蘅看来,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纯真追求与严谨作风是这些经典作品成功的关键。
芭蕾这门艺术本是舶来品,充满了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形象,要塑造以军帽、军鞋、军装打扮的娘子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开始,大家都认为我们只像‘娘子’不像‘军’。后来,我们所有演员到山西大同的部队去‘当兵’。报数、刺杀操等情节,都是从部队原封不动搬上舞台的。”赵汝蘅说,正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式,让一代代舞者在芭蕾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英姿飒爽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艺术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采风和求索。为真实、生动塑造“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南湖会议的放哨人王会悟,舞剧《秀水泱泱》主创团队数次到浙江嘉兴、乌镇等地采风,在王会悟的故乡深入了解她的成长经历和当地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努力餐》主创团队在多次采风后,将颇具特色的川菜、川剧、川歌融入,四川风味的说唱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等耳熟能详的川渝民歌及川剧锣鼓等民间音乐的相互融合,凸显了《努力餐》独特的地域元素;为创排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辽宁芭蕾舞团不仅组织东北抗联史专题研讨会,参考地方党史专家和东北抗战史专家提供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全体主创人员还前往故事发生地乌斯浑河采风,了解人物原型、战争背景、东北抗联历史等,为该剧排演作了扎实的准备……
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寻找力量,从滚烫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中国舞蹈人不忘初心,继承革命精神,延续红色情怀,用一部部优秀作品讴歌英雄、书写时代。
创新:符合时代发展、人民需求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创新变革中,挑战自我,需要更大勇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明20年前曾打造过中国舞剧版《闪闪的红星》,并揽获不少大奖,为上海芭蕾舞团打造同名芭蕾舞剧是他回望审视前作的全新体悟。“这台芭蕾舞剧不仅是我的探索,也承载着中国芭蕾创新的厚重命题,芭蕾艺术如何在《白毛女》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这些思考驱使我奋力前行、挑战自我。”赵明与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边演边改,对该剧不断修改提高。在新的舞剧结构中,加强了“红星”的故事线,增加了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舞段,重新编排了群舞,舞美和服饰也同时进行了打磨,使其更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艺术就在跟自己的“较劲”中日臻完美。
“遇到红色题材时,因为其特殊属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往往会本能地感受到题材对我们的限制。但限制本身并不是创作的绊脚石,反而可能会是一种助力,能够帮助创作者在纷繁复杂的万象中另辟蹊径。”中央芭蕾舞团青年编导费波在创作短篇作品《长征长征》时便另辟蹊径,创造了一个记忆与真实交叠的时空,让“老者”与“导游”共同面对长征的场景,“老者”对长征的回忆也让“导游”陷入思考。
虽然《永不消逝的电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回望创作,该剧编导周莉亚说,那是“特别痛苦与焦虑的过程”,“因为你要跳出舒适圈,跳开所有经验范畴之内的东西,去尝试自己并不习惯的创作方式。”正是在这种努力创新的焦灼之中,《永不消逝的电波》团队历经10多次创作采风和20余次研讨论证,“舞剧蒙太奇”“倒带式回放”“可移动景片”……一连串突破常规、不拘传统的手法被带到了舞剧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这样评价:“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在舞剧艺术表演美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希望它能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
守正创新是舞台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红色题材舞剧创作必然适用。守正,是要坚守正道,坚持按创作规律办事;创新则意味着对“旧”的突破与超越。在守住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方法的同时,进行符合时代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创新,才是红色题材舞剧作品成为“爆款”的基础。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