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2021-11-28 05:59:00
原标题:我的小说处女作
洪鸿
我发表小说处女作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伤痕文学流行。那时,我家乡的熊尚志,因其创作的《藕和花的故事》单行本出版而一举成名。熊尚志不仅成为我们这些文学青年的偶像,也被文化部门视为自学成材的典范,被组织上委派到鲁迅文学院进修,后又到西北大学作家班进一步深造,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那几年他一直在外,只要听说他回到老家,我都要抽时间去拜访他,有时他还留我彻夜长谈,我也趁机向他讨教创作经验。每当这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解答各种创作上的问题,有时他也会把自己已经构思得很成熟的小说故事说给我听,他一说起来就像说评书一样,让我听得如醉如痴。他说: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构思非常重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腹稿。他的经验之谈,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那时,我在一家企业的知青车间当学徒工,业余时间学习写小说。记得是1986年的夏天,太湖县文联成立,《安庆日报》准备编发一期太湖作品专辑。县文联邀请我们这些业余骨干作者参加组稿活动。熊尚志作为主持文联工作的副主席,全程陪同并指导我们创作。当时我创作的小说《瞧我那儿媳》被他看中,改润色后极力推荐。这篇稿子最终未能发表。尽管如此,熊尚志仍鼓励我不要放弃。后来我去县文联拜访他时,他还提起这篇稿子,对我说:“这篇稿子质量不错,语言极具地方特色,人物形象刻画得好,个性鲜明,肯定能发出来。写小说就要朝这个路子发展。”他还鼓励我向其他报纸副刊投稿,并说,《安庆日报》副刊未发出来并不意味着稿子写得不好。
之后,我将这篇小说寄给了《安徽日报》的黄山文艺副刊。然而,三个多月时间一直没有动静,我本也没抱多大希望,时间一长就淡忘了。
1989年元旦的前一天,我正在车间上班,车间主任忽然叫我到厂办公室去接电话,说是县文联有人打电话找我。接听电话后,才知道我的《瞧我那儿媳》在《安徽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
第二天我便到县图书馆阅览室找《安徽日报》翻看,果真在1988年12月28日的“黄山副刊”上看到了我的小说处女作《瞧我那儿媳》。说实话,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不亚于我第一次做父亲,这可是我的小说处女作啊,而且是发表在省报的文艺副刊上,那时在小县城里,没几个人能在省报上发表小说作品呀!
不久后,我收到了样报,一个月后,又收到了报社寄来的稿费,金额是16元整。父亲看到汇款单后,高兴地对我说:“你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你取了钱后,可以剁10斤猪肉回家改善改善伙食,今年家里可以过个肥年了。”
那时县城里的猪肉好像是9角6分钱1斤,那一年,学徒期还未满的我月工资也只有18元。
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因为《安徽日报》副刊编辑老师的慧眼识荆,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创作事业也不断取得进步。后来我到北京谋生,也成了一家国字头报纸的副刊编辑。从此,我跟副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后来,我的人生也因写作而发生了改变。
上一篇:《平阳传灯寺图》(局部)
下一篇:天涯海角的远与近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