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21-12-03 14:59:34
原标题:鹤山狮艺:南狮王者 威震四方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马勇 通讯员 江宣 朱强 谭耀广
今年9月,一对灵巧活泼的鹤山醒狮运抵北京,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发祥于鹤山、扬威于海外的鹤山狮艺,由此走进国家级展示平台。
鹤山狮艺诞生超过百年,以七星鼓法、狮型猫步而著称,与佛山狮艺并称南国醒狮两大派,并于2007年5月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百余年来,鹤山狮艺人才辈出,既有被誉为“广东狮王”的创始人冯庚长,也有海外传艺的第二代传人李怡生。如今,作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黄永安继承绝技、勇于创新,并广授技艺,让鹤山狮艺发扬光大。
黄永安在击鼓 通讯员供图
鹤山当地醒狮团表演醒狮 吴兆民摄
博采三家成独特狮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香港陈劲先生曾著写《广东狮王冯庚长》,对冯庚长及其创立的鹤山狮艺赞誉有加,当时人们已经评价称:“南国醒狮起源于佛山、发祥于鹤山,冯庚长居功至伟。”
根据鹤山当地文史资料,鹤山狮艺的祖师冯庚长又名“冯庚”,字展鹏,1852年出生于鹤山沙坪越塘大朗村。冯庚长天资聪颖,对于武学悟性极高,因此自幼便随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亲习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底子,并在武林有了“洪拳佛掌”的名号。随后,冯庚长师从在佛山开医馆、武馆的同乡——“冯了性”铁打药酒创始人冯了性学习武艺、狮艺。最终,冯庚长把历年来所学的少林武术、南派武术和佛山醒狮融会贯通,创出独特的鹤山狮艺。
黄永安介绍,鹤山狮艺以狮型猫步见长,既有扎实的武功步法、高难度的采青、独特的狮头造型,还有神态逼真、千姿百态的情节表演,再配以独创的七星鼓法,是一种融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于一体的醒狮文化。
“狮型猫步”更显醒狮雄风
鹤山狮艺的诞生,离不开冯庚长的“创新”。
记者了解到,狮型猫步是鹤山狮艺的独特步法。相传冯庚长回乡开馆授徒时,在武馆里养了一只猫。通过细心观察猫儿戏鼠的过程,他大有所得,把狮子的形态性格与猫的敏捷动作融合起来,最终悟出了狮型猫步。在表演时,狮型猫步让醒狮能够充分表现狮子的喜、怒、惊、乐、疑、醉、睡、醒等种种神态,又能展现见物必疑,见青必喜,见红必惊,见桩必咬等可爱的性格特征,还融入了捕鼠、玩耍、捕鸟、高蹿、低伏、跳跃、滚翻等活泼动作,使狮子形象逼真传神。
另一方面,鹤山狮艺所用的醒狮头也与佛山醒狮头有所不同。黄永安介绍,冯庚长改造传统南狮狮头造型,形成以青、黄色为主色调,青鼻、“企眼”、鲤鱼额、拳角、蓬花座、莲蓬眼顶、猫须面、“蛤乸”嘴、烂耳兜风、五蝠背的鹤山狮造型,使醒狮的形态不怒而威。
此外,冯庚长也在传统醒狮鼓法的基础上,配合狮型猫步,创出一套雄壮、悦耳且节奏感强的七星鼓法,使鼓乐与狮舞配合更加默契。七星鼓法的问世是南狮鼓法的重大创新,如今这一鼓法成了广东醒狮普遍采用的鼓法之一。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冯庚长创立的鹤山狮艺表演兼具难度与故事性。黄永安说,鹤山狮艺历来以采青难度高著称:“采青是鹤山狮舞的核心技艺,对舞狮者来说是其武功、智慧、经验三位一体的综合考验。”而在故事情节的表演上,鹤山狮艺在经典套路中融入粤剧元素,创作出《少侠战双狮救樵夫》《双狮戏绣球》等狮舞剧目,丰富了狮舞的表演形式。
正是由于种种创新之举,鹤山狮艺一经问世便技惊四座。据记载,在清末,冯庚长名噪一时,得到广、佛、港、澳等地行家推崇,被誉为“广东狮王”,鹤山狮艺因此被各门派争相摹习。上世纪20年代初,鹤山狮艺应邀在广州庆祝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典礼活动中表演,更是轰动国内。
“狮王之王”威震狮城
作为开宗祖师,冯庚长一生传人众多。根据记载,他的传人包括李洪光、冯仍、易容、严三、李怡生等。其中,李洪光、冯仍等在家乡授艺,而李怡生则在海外传授鹤山狮艺。此后百年传人枝繁叶茂,最终形成东南亚一带和鹤山本土两大阵营。
在海外,李怡生把鹤山狮艺传到新加坡,使鹤山狮艺在东南亚不断发扬光大。据悉,在新加坡举行的数次全国性庆典中,鹤山狮艺技压群雄,各大中英文报刊纷纷刊登《狮王出巡》等新闻,鹤山狮艺因而被狮城民众冠为“狮王之王”。此外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鹤山狮艺也屡获比赛冠军,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马来西亚华人、鹤山狮艺第六代传人萧斐弘骄傲地说:“我有很多徒弟都是洋人,西班牙、法国、美国、澳洲甚至印度,都有我们鹤山狮艺的足迹!”
在鹤山本土,李洪光、冯仍等人徒众逾千,豪杰辈出。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身怀绝技的鹤山各路醒狮团在省内、国内不同比赛中多次斩获一等奖或荣获“狮王”美誉。记者也了解到,作为鹤山狮艺正宗嫡系第四代传人的黄永安,近年来除了无私传艺各地狮团外,还主动在鹤山当地学校教授狮艺,为鹤山狮艺传承发扬贡献良多。据统计,目前鹤山有狮艺传习所30个,13所学校开设鹤山狮艺课程,狮馆45间,狮舞人员6680人,登记在册的狮队223支。
对话“传承人”
黄永安:“发展老祖宗的东西必须融合新事物”
记者:在鹤山,狮坛同道称您为鹤山狮艺嫡传第四代传人,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黄永安:祖师爷冯庚长虽然有很多徒弟,但衣钵弟子只有李洪光。我的父亲黄仕勤又是李洪光的弟子,而我自小又跟父亲学艺,所以算起来,我是嫡传第四代传人。
记者:您是几岁开始跟您父亲学艺?
黄永安:我是从6岁开始跟父亲学习武术、狮艺。这期间我除了练武外,也要钻研狮型猫步、“八情”这些要诀。不仅学艺,还要跟着父亲在鹤山、佛山到处跑,协助他授徒。这样前前后后有10多年才最终出师。
记者:学习鹤山狮艺有什么难度?
黄永安:鹤山狮艺对马步的要求很高,所以学习鹤山狮艺,一定要有武术功底,这是鹤山狮从祖师爷开始对基本功的要求。还要熟练掌握“八情”“五法”“六要”“八节”等等要诀。
但是我觉得,技术方面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狮德”。长辈们经常教导我们:“要舞狮,先做人”。忠、孝、礼、义,都是鹤山狮艺的“狮德”。要“狮德”过关,才能拜师学艺。
记者:在传承鹤山狮艺方面,您做了哪些创新?
黄永安:我主要对传统舞狮套路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狮子上棍、狮子滚绣球、英雄打狮、单竹采青、过桥采莲蓬、过山寻宝等。文化传承需要改良创新,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但也要融合新时代下的新事物,才能不断发展。
记者:近年来,您还主动在鹤山一些学校教学,这在传承鹤山狮艺方面有什么作用?
黄永安:时代在变化,鹤山狮艺再也不能局限于家族传承,一定要走进学校。这几年我一直担任鹤山几家学校的狮艺教练,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模块。对于小学生,主要是激发他们学习狮艺的热情,动作相对简单;对于初中生、高中生,我们会言传身教,让他们学到富有鹤山特色的狮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让鹤山狮艺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