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如何教育子女

来源:北京晚报" />

原标题:梁思成林徽因如何教育子女

“宝贝,今天我又这样叫你,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55年,在林徽因去世4个多月之后、梁再冰26岁生日的那一天,54岁的梁思成给女儿写了一封饱含情感的信:“宝宝,今天我特别想念你。告诉你,爹爹永远是那样疼爱他的好女儿的。”

今年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梁思成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与妻子林徽因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在战火纷飞、山穷水尽的困境中,他们竭力打捞和抢救古典建筑资料,也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了儿女。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慈爱的父母,但他们对儿女的爱不只是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满足,更是儿女最初的老师、最早最特殊的朋友。梁思成总是耐心地聆听孩子的感受,很少板起面孔训人,而林徽因也总是兴致勃勃、平等地跟孩子们谈天说趣。

林徽因为女儿缝制漂亮的布娃娃,梁思成为孩子设计、打造儿童房里所有的书桌书柜;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示范怎么吞药丸;女儿怕狗,父母送给她一只可爱的小狗,并取名叫“冰狗”,强调这是女儿的狗,让女儿有认同感,有助于克服恐惧。梁思成教女儿折纸,手把手教她画画,画的就是院子里的大树、美丽的房子,还有可爱的猫狗。林徽因在马樱树、丁香花下教孩子写字、念古诗……

梁林是事业伉俪,一个有脊椎腿骨之痛、一个身染肺疾重症,但是他们依然翻山越岭去测绘古建筑。孩子难免有分离焦虑,梁林每次远行归来会特别地亲近孩子们,安抚孩子的不安。1937年,梁林去五台山考察,为了不让女儿闹情绪,他们让女儿跟大姑去度假。在五台山,他们发现了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为这个发现惊喜不已的时候,日军打到了北平城外,他们急忙绕道返回。为了免去孩子的担忧,林徽因给女儿写信,尽量用孩子能看懂的语言讲述行程,还画了两张详细的地图,说明进出五台山的路线。

梁家有一个著名的下午茶聚会,每次都有很多的朋友到来。无论是在北平的四合院,还是在战火硝烟的陋室,下午茶聚会是思想交流的宝贵园地,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旁听作家、学者畅所欲言。梁再冰在《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中回忆说:“随着长大,我愈发体会到在这样一个求知好学、思想活跃的氛围中,无论年轻年长,我们都可以永远年轻,因为我们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抗战逃难的时候,下午茶聚会依然是思想的交锋,梁思成还会指挥大家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鼓舞士气。“那高亢的歌声,那些同我父母一样的知识分子们的信念与激情,至今仍像一簇不会熄灭的火焰,燃烧在我心中。”

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生观的教育,梁家很少讲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们看如何坚守心中的挚爱。梁家姐弟从小就看到父母在家里工作:晒蓝图、洗照片、写诗、做文章,父母使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画,有时候也会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三角板,让他们也在旁边画。即使是在炮火连天、一贫如洗的时候,梁思成夫妇也从来没有愁眉苦脸,在陋室里继续做着研究,穷尽可能地找书报、杂志,紧跟世界建筑发展趋势。

“最让孩子受教的是看父母怎么做,而不只是听他们怎么说。”梁再冰晚年这样回顾父母的教导。抗战期间一路西迁,险象环生,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逃亡的路上,梁思成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收集当地的地图来教孩子认路。林徽因买了日记本教孩子写日记,鼓励随意的写作,除了偶尔订正错别字、要求写清时间地方重要事情外,并不干涉书写内容。

一路颠簸来到昆明,没有经费,没有图书资料和起码的研究设备,连吃饭都成问题,但是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抢在炮弹摧毁之前,继续调查、测绘古建实物和遗存。在贫病交加和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林徽因在靠窗的墙上做了一个简单的书架、书桌,节日前夕还自制一个花环挂在门上。梁思成指导姐弟俩使用木槌把捡来的碎瓦片、陶罐碎片,拼出十几种不同的纹饰,铺了一条美观好看而实用的甬道。

吃不饱穿不暖,但依然坚持给孩子们买书,但是从来不刻意督促读书,中外文学经典、当代诗歌童话,都随性阅读。在如豆的油灯下,也会教孩子们背诵古文。林徽因还画了一只戴着眼镜的袋鼠,幽默地提醒女儿注意用眼卫生:“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梁思成提醒女儿“最难为名父子”,牢记祖父梁启超的思想精髓是“自强自立”,不要以名人之后自居,要一辈子做好自己。

战争岁月,研究经费断绝,无米下锅,经常要当掉钢笔、大衣来维系一家人的温饱,还幽默地称自己吃的是“红烧钢笔”“清炖大衣”,但他们从未退缩,成为儿女们的精神支柱。

梁再冰说:“我的老爸梁思成有着迷人的海一般的性格,表面上水波不惊,但在其海面下却深藏丰富内涵。”处乱不惊、从容淡定的定力给了全家人极大的安慰,也是儿女日后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的源泉。(李峥嵘)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