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2-02-28 10:20:54
磕板采茶调是流行于文水县马东村及周边县村的一种民歌小调。韩慧英提供
中新网吕梁2月27日电 题: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杨静
“古调虽自喜,今人多不弹。采茶调这种淳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在精神生活丰富的今天,逐渐被人们疏远甚至遗忘。”谈及山西省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水磕板采茶调的发展,传承人韩慧英表示,希望传统民间小调能被更多人传唱、重放光彩。
磕板采茶调是流行于文水县马东村及周边县村的一种民歌小调。文水县文化部门相关资料记载,马东村自古是南北贸易和军事交通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南北茶运客商云集于此买卖交易,在贸易交流过程中,文化随之渗透交融。
磕板采茶调的全部表演道具仅为一根三尺六寸九分长、挂满铜钱的紫竹竿。韩慧英提供
“采茶调”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民间小调。“正月里的采茶是新年,三人结义在桃园。前面跑的赤兔马,关公月下斩貂蝉……”韩慧英介绍,这种常唱的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闰年加一月,共十三月。每节之间的故事都有内在联系,十二个月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一首叙事长诗。
“祖辈们将南方‘采茶调’与我们当地的‘磕板秧歌’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磕板采茶调,村民们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韩慧英说。
一支磕板采茶调表演团队有20多个人,一般在逢年过节时进行表演。 韩慧英提供
54岁的韩慧英并不是文水县当地人,“我是嫁到这边的,村里的老人们都喜欢唱磕板采茶调,受公公等长辈的影响,同样爱好音乐的我开始接触学习这种小调。”2006年,由于村里老者们年纪大了,便将韩慧英选为传承人,由她继续组织爱好者们学习、表演。
韩慧英介绍,磕板采茶调的全部表演道具仅为一根三尺六寸九分长、挂满铜钱的紫竹竿,竹竿上6个槽孔象征六六大顺,每个槽孔内串2枚铜钱,共12枚,“用钱币做道具、做乐器,这在山西省的民间表演艺术中,算是绝无仅有的。”
“表演时舞者手持紫竹竿上下挥舞,磕手、磕肘、磕肩、磕膝、磕脚。紫竹竿在铜钱磕碰时发出清脆的响声,配合歌者悠扬的曲调,组成了磕板采茶调特有的音乐元素。”韩慧英说,一支表演团队有20多个人,一般在逢年过节时进行表演,一年能表演30多场,“我们表演队伍中还有90多岁的爱好者。”
但由于表演单调、乐器单一及地方特色浓厚等因素,现在愿意一起学习表演的多为村里一些年纪较大的音乐爱好者,“年轻人们都出去了,没时间,也不愿意学。”作为一名传承人,韩慧英现在并没有收到徒弟。
“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找一些音乐领域相关专业人员为我们指点,挖掘创新配乐及表演方式,使我们的这项传统文化得到提升。”韩慧英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了解这些古老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想让它一直传承下去。”(完)
下一篇:万次修改设计灵感融成“雪容融”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