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2-03-02 10:34:03
“洋景漂”逐梦千年瓷都(深观察)
李曼(前)和同学一起烧窑 受访者供图
泥的明和他的陶艺作品 受访者供图
1000多年前,装载着精美瓷器的船只从景德镇出发,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1000多年后,世界各地陶瓷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再现“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景。
这些“洋景漂”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出于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向往,在景德镇工作、学习、生活。他们汲取着千年瓷都的养分,也通过自己的双手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和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
汇聚世界各地陶艺家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的一个陶艺工作室里,茶壶、摆件、装饰品等琳琅满目,大小各异的陶艺品填满了不大的房间。它们造型独特,色彩明丽,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气息,都出自“90后”小伙儿Allan Denis Naymark之手。小伙儿是一名来自美国纽约的“洋景漂”,中文名叫“泥的明”。
“小时候在博物馆就看到好多中国古代陶瓷,我非常喜欢。”泥的明用流利的中文说。他父亲是考古学家,在大学任教。泥的明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古代陶瓷产生了浓厚兴趣,8岁便开始学习陶艺。他在美国获得了4个学士学位,其中就包括中国文化和陶瓷雕塑。
2013年,泥的明第一次来景德镇,便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2015年夏天开始在这里定居。大学毕业后,泥的明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9年毕业。“世界各地陶瓷艺术工作者都汇聚在这里。”泥的明说,景德镇有悠久的制瓷历史,较好保存了中国古代的制瓷技艺,在这里可以找到中国古代瓷器的感觉。在他看来,景德镇有着非常完备的制瓷产业链,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陶瓷原料,用于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像泥的明这样的“洋景漂”,目前有5000多人,其中不乏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哈佛大学的博士以及国际陶艺界的“泰斗”级人物。景德镇珠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洋景漂”在元明清时期就零散出现,改革开放后已颇具规模,尤其是进入21世纪,来景德镇的外国人就更多了。“如今,景德镇的陶溪川国际工作室、三宝国际陶艺村、乐天陶社、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等,已成为‘洋景漂’的主要聚集地,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创造的乐趣”。景德镇珠山区委书记高翔说。
“景德镇厚重的文化传承和精湛的制瓷工艺,对热爱陶瓷艺术的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洋景漂’们在感受千年瓷都文化的同时,还能在这里完成几乎所有与陶艺相关的创作。”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洋景漂”在获得陶艺技能和更深感悟后,有的到世界各地传播陶瓷文化;也有人长期驻留景德镇,开设工作室,全身心融入当地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瓷器了解中国
“在这里很幸福,真的很幸福。”来自意大利的李曼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今年27岁的她,是一名特殊的“洋景漂”,目前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研究生。李曼的研究方向是艺术学。对她而言,所谓的幸福是指在景德镇可以观摩各个历史时期风格迥异的陶瓷艺术品。“在意大利的博物馆,陶瓷制品是无法触摸的;但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我们在做研究时可以‘上手’。”李曼兴奋地说。
高中时,李曼在历史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哲学,从那时便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18岁那年,李曼来到中国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旅行,对中国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李曼的本科专业还是中国文化。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与中国“有缘分”。
“在西方,几乎所有青花瓷都来自景德镇,克拉克瓷也是景德镇生产的。”李曼告诉记者,3年读研时间里,李曼一有空就往各个工作室跑,跟着各国陶艺家学习陶瓷制作,了解各种艺术观念,后来自己也开始上手“玩泥巴”。“因为我发现要研究陶瓷,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去体验,一些小细节是无法从纯粹的理论中了解的。”李曼说。
在李曼看来,陶瓷制品不是单纯的生活用品,还代表着艺术家的生活观念,蕴含着一个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和科技发展。“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我可以透过中国陶瓷来了解中国各时期的文化特点。”李曼自己非常喜欢宋代瓷器,她认为宋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雅与有序。
据悉,景德镇依托国内独有的陶瓷高校平台,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约有100名留学生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他们在这里学习陶艺知识、制瓷技艺,进而认识中国文化、认识中国。这些留学生毕业后,或继续在本校攻读,或留在景德镇创业,还有人回到自己的国家,进行陶艺教学和文化传播。
文化艺术交融更加频密
泥的明喜欢从海洋、森林中寻找灵感,也喜欢用一些废弃物品再创作,他还会把自己对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瓷器的理解,融入到创作中。“我们使用的材料可能相似,但每个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全世界的艺术创意都在这里碰撞。”泥的明说。
“‘洋景漂’们被景德镇陶瓷文化所吸引,同时又为景德镇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艺术手法、新的制作工艺、新的产品。”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互动创新下,景德镇瓷艺的新品种、新材质、新工艺、新画风层出不穷,形成了国画、油画与瓷画的对话,本土与“洋景漂”的对话,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对话。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开放包容已熔铸为景德镇鲜明的城市特质。景德镇人与世界各地陶艺家互通有无、求同存异,融汇成源远流长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今天,这样的文化艺术交融变得更加频密,让景德镇的未来充满更多可能和无限遐想。
目前,泥的明正在着手更换一个更大的工作室,大概半年后就可以运营。未来,他想创作更多大型陶艺品。“我还会继续留在景德镇。”泥的明非常肯定地说。
而今年即将毕业的李曼,则把毕业论文题定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从艺术哲学理论谈中国陶瓷的发展”。“我的研究始终与中国文化、中国陶瓷相关,毕业后我想继续留在中国。”李曼说。她希望以后有机会在意大利办讲座,把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到更多地方。
(赖睿)
关键词: 本科专业
下一篇:丝路之绸何以丰满了华夏衣冠文化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