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演出行业路在何方?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22-03-25 17:00:55

这几天,天津演艺网的观众微信群里不断发出“演出取消”的公告。这场“倒春寒”似的疫情,再次给演出行业按下“暂停键”。从2020年至今,持续的疫情给演出行业造成持续的压力。面对困境,演员、院团、剧场、演艺公司……整个演出行业都在思考:疫情之下,演出行业路在何方?

停演不停练 深耕网络阵地

青年戏曲演员殷婵娟最近常到练功房独自练功。《荒山泪》《白蛇传》《锁麟囊》……从演唱到身段,她把学过的戏整个复习了一遍。

去年,殷婵娟工作、学习忙不停,收获颇丰。而面对新年伊始突然的“闲暇”,她直言也有松懈、焦虑,但很快开始反思:“疫情是对心态的考验、锻炼。当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上舞台,往往更要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短板,想想需要练什么。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沉下心,该练就练,因为疫情早晚会过去。”

殷婵娟的弟弟是戏曲专业在校生。因为疫情不能到校上课,小伙子就跑到广场上,拿着窗帘杆练把子功。姐弟俩不约而同地想:趁这个时间准备充分,不才能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工作吗?

停演不停练,这是疫情期间许多演员的日常,他们希望以更好的舞台表现与观众再见面。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演员开始尝试跨出舞台阵地,走向网络寻求突破。

北方演艺集团融媒体中心机构部总监朱锴介绍,中心依托天津的文化底蕴及各院团的人才优势,集结青年演员努力创新表达方式。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刘纪铭、万毅夫组成的“红鲤鱼与绿鲤鱼”就在网上“游”出了新花样。作为戏剧演员,他们的天津快板从“演”出发,内容贴近生活、表演亦庄亦谐。上周,“红鲤鱼与绿鲤鱼”在抖音平台“涨粉”97万,位列上周“涨粉榜”第三。

朱锴认为,疫情之下,无论演员还是院团,都更需要深耕网络。他介绍,目前,中心以微信小程序“小北剧场”、直播平台“方寸·直播”为窗口,对集团已有的文化资源梳理、包装,搭建常态化的“网络剧场”,持续给观众送上文化食粮。

破圈有道 探索线上与线下的转化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文章《至3月底全国取消、延期约9000场》,历数疫情以来演出市场之伤,引起业内极大共鸣。

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郭鸿斌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并写下中肯的文字:“疫情期间天津儿艺一方面修改提高保留剧目,一方面做新创剧目的前期筹备工作,随时备战等待时机……更难的是需要改变、突破,文化团体属于特殊行业,生产的是精神食粮,不是必需品,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运营体系,面对新情况就要用新机制,可能去年的方案今年就不能适用,所以尽快进行内部调整是第一位,但这也不是拍脑门就能做的,需要大量的沟通调研,其次努力寻求破圈之道。”演出市场“老将”的一番肺腑之言,收获了很多赞同。

“老将”在思考突破,“新人”也在探索转型。去年10月,市曲艺团鼓曲演员夏炎多了一个身份——中华曲苑的剧场经理。

市曲艺团的抖音账号有不少粉丝,夏炎发现,越来越多的线上粉丝逐渐转化为剧场观众:“特别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是通过抖音知道了曲艺团、知道了鼓曲。他们走进剧场的热情很高,有一次演出,才开票几天,票就抢没了。”

这种转换,也启发了夏炎对网络的思考。他认为,疫情时期可以多做一些轻松愉悦的短视频,以调节大家的心情,并利用网络推出曲艺线上展播、演员直播等等,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而且,做线上内容也要强化阵地性,无论直播、展播,地点都放到中华曲苑,以剧场为点,进行多面发散,既拉近更多人和传统文化的距离,更树立剧场的品牌,吸引观众。

夏炎还坦言,这个“暂停键”让人冷静思考“后疫情时代应该怎么做”。他说,让剧场服务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很多想法,都在推进中。

修炼内功 静待花开

爆款舞剧《只此青绿》天津站演出,开票不到半小时演出票就售罄;在“网络剧场”,观众留言“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戏剧”……当下观众对文艺演出的热情与渴望,无疑给困顿中的演出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演出市场本身是值得期待的,其他行业对演艺元素的期待值也很高。从业者们在积极应对和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运营困难,提早准备、做足预宣、抓住窗口期。”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主任、票务分公司总经理任博表示。

任博说,今年,大家一直在积极对接优质项目,比如话剧《海河人家》、儿童剧《蓝猫淘气三千问》、评剧《杨柳青传奇》、河北梆子《苏武》等本土国有院团剧目。同时,演出经纪公司也利用窗口期向市场透露积极信号,3月初,舞剧《只此青绿》、音乐剧《粉丝来信》、话剧《祖传秘方》、杨丽萍作品《春之祭》等好戏都纷纷开票。除了演出,还有文旅演艺的布局、演艺文创、在线演艺等事业的开发等等。当前形势下,演出行业面对困难,但大家可以抱团取暖,挺过最艰难的时期,修炼内功,静待花开。(天津日报记者刘莉莉)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