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题刻,水下重现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04-12 09:59:58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用科技手段保障文物安全

千年题刻,水下重现

记者 王欣悦

图为潜水员在进行清理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乘坐长91米的隧道式自动扶梯渐入水下,横穿146米的水平长廊,走过长江水下40米深的参观廊道,这便是位于长江江心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原址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是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梁上现存165段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枯水年的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名人的诗词真迹。透过23个圆形玻璃观察窗,能够清晰看到白鹤梁上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

从古代水文站到水下博物馆,是怎么建起来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为避免白鹤梁题刻淹没于江底,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于2003年启动,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对题刻进行原址原貌保护。

如何给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体验?难点还在于“水”。清澈的水体,是游客从观察窗直接看到白鹤梁题刻真容的前提。净水,成为这座水下博物馆的工作重点。

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廊道进口处,两名具有专业资质的潜水员正在进行下水前的准备工作——水下温度较低,需要在潜水服内穿上保暖的衣物,还要在腰部增加配重,以便控制在水中的浮力。严格检查好潜水装具气密性后,潜水员纵身一跃进入潜水舱。

“每运行3个月就会出现保护体内水体透明度变差、藻类繁殖及题刻表面滋生生物膜等问题,所以专业潜水员需要定期下潜清洗。”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说。

潜水员在封闭的玻璃罩中来回游动,一边打开排污阀门,利用排污软管将保护体内的沉淀物靠水内外压差自行排除。另一边用毛巾擦拭观测窗及灯饰上的藻类生物。水越深,水压越大,水下工作难度就越大。因此一般情况下,每次水下工作不超过1小时,下一次水下工作须在24小时之后才能进行。

“水下照明灯具的温度、材质,都会影响水质。”为此,杨邦德带领团队不断更新深水照明系统。灯具的用料从铝制灯具换成不锈钢灯具,以此减少铝制灯具在深水中长期浸泡产生的解析物;灯珠从暖白光灯珠换成冷白光,有效降低了水的温度,以减缓藻类的生长速度。再加之24小时不间断循环系统过滤等方式,“如今罩体里的水,从浊度而言,比可饮用的矿泉水标准更高。”杨邦德说。

“石鱼出水,以兆丰年,是涪陵地区代代相传的民谚。”杨邦德说。透过玻璃窗,顺着杨邦德手指的方向,能清晰辨别梁壁上的双鲤石鱼题刻。1200多年前,当地百姓通过观察长江水位得出一条规律——石鱼题刻一旦露出水面,表示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在杨邦德眼中,白鹤梁题刻就是这样一本藏在水下、记录千年历史的书。

关键词: 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题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