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看:湖北枣阳:一座朝气蓬勃的两千年古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2-06-24 06:39:50

走进县城看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程晓 黄雅俊

湖北省枣阳市建县2200年,是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如今,这座产业新城活力四射、均衡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相关资料图)

6月17日,记者走进枣阳汉城景区,一个集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复古建筑群映入眼帘。鼓声响,城门开,彩旗猎猎,威武勇猛的御林军列队而立,恭迎八方宾客。正在观看《御林军开城迎宾》表演的游客,身着汉服,头戴珠花,衣袂飘飘,恍如梦回大汉。

“兼具娱乐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功能的汉城,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历史基点,上溯下拓,发掘汉文化核心资源的成果。”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国一边讲解历史一边介绍,“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有很多年轻人来汉城拍汉服写真,这里已经成为大家追寻楚风汉韵的热门打卡地。”

在这里,大型汉文化史诗秀《寻梦大汉·汉颂》,讲述了汉文化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历程;手工织布、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剪纸、陶艺等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现场,复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汉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掀起了习汉礼、传汉风、承汉韵的新风潮。

“近年来,我们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文化、旅游、文物、生态等业态相融合的‘文旅+’模式,叫响‘千古帝乡,花海枣阳’名片。”枣阳市委宣传部部长望少辉对文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枣阳去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7亿元。”

凌晨时分,汉城对面古色古香的夜市,仍然人声鼎沸。市民与游客品美食、赏美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熙熙攘攘的人群,欢腾的烟火气,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自从回乡创业,钱包鼓了。”海鲜烧烤店老板郑盼是这条街上的第一批商户,她见证了汉城商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从十几家店铺发展到近百家店铺的繁华。

夜经济是面“镜子”,折射出老百姓的消费活力和幸福生活,更显示了城市的产业实力与经济潜力。

实体筑基、产业兴城是枣阳的发展密码。在28.8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四个百亿级产业,让枣阳成为一个产业均衡发展的经济强县。

“只要项目好,来枣阳一切都好办!”说起“枣阳速度”,枣阳市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魏东激情澎湃。“就拿最近总投资100亿元的枣阳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来说,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49天。”魏东告诉记者,从去年到今年4月,枣阳引进了航空产业园、电子信息新材料等100多个工业项目。

“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枣阳以‘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介绍,已有60多家企业和40所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300余项、高技能人才1300多人,转化实施高新技术60多项。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特色的产业优势,枣阳先后吸引了24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落户,带动了周边不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夏日炎炎,湖北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1600多名工人工作热情不减。“这里包吃住,工资待遇不比沿海地区差,好多姐妹都回来了。”吴漫漫夫妻都是该公司的员工,俩人月收入有1万多元。“我们开车上下班,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生活越来越有奔头。”3年时间里,吴漫漫从普通员工做到质检员,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从发展特色农业、改善人居环境,到传承历史文化、做强文旅产业,再到依托区位优势、建设产业集群,枣阳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古城将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4日 16版)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