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2-07-22 15:39:02
今日17点13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
(资料图片)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因此夏至成为了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气。“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正如这句民间谚语所言,从夏至节气这天以后,白昼的时间就开始不断缩短了,而夜晚的时间就开始越来越长了。
《逸周书·时训解》中提到:“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也就是将夏至日分为三侯,分别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的时候阴气开始生长而阳气开始衰落,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宋 青玉卧鹿嵌饰 首都博物馆
这件宋代的青玉卧鹿嵌饰1962年于北京海淀黑舍里氏墓出土。黑舍里氏墓位于西郊小西天,此墓建造精致、考究,随葬有许多珍贵的瓷器和玉器多为传世古物,其中玉器类文物有十余件,极为精美。其中此件宋代青玉嵌饰的鹿角作灵芝状,也称“肿骨鹿”,上下各有三对穿孔,可知作嵌饰用。卧鹿通体光素,碾磨精湛,抛光极好,显得古朴浑厚,是出土宋代玉作中的精品。
夏至时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地面反辐射的热量要多,故气温会持续性的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此时也是消化能力较弱的时期。因此,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避免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宜以清淡为主。尤其夏至时节,正是多种蔬果上市的时节,不妨多吃一些时令的瓜果清火降温。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籁瓜纹瓜棱式罐 北京艺术博物馆
这件景德镇窑青花籁瓜纹瓜棱式罐,唇口外翻,短束颈,鼓腹呈六瓣瓜棱形,圈足。造型别致,釉面细润。颈、底部分别饰青花双圈。腹部绘六组籁瓜纹。青花发色淡雅,绘画细腻。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体竖款。
夏至后,雷雨天气增多,天气逐渐变得闷热,所以消夏就成了这一时节重要的活动之一。在文献中就有记载,夏至到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胭脂等物。通过涂抹胭脂,能够散发体内热气产生的浊气,也能够起到祛痱消暑的作用。
清康熙 胭脂水压手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这件胭脂水压手杯,胎体较薄,内壁素白,外壁施胭脂水釉,色泽鲜艳,饱满细腻。外底署青花楷体“康熙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同色双方栏。压手杯是明代始出现的杯式,其口外撇,胎骨上薄下厚,底处尤厚。握于手中时,外撇的口沿压于虎口处,十分称手。此杯的特点在于其釉色,胭脂水系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颜色釉,清代康熙年间从西方传入。此种釉色需要二次入窑烧制,工序繁琐,以万分之二的比例加入黄金调和的釉色也十分名贵,因此,胭脂水釉器物均为官窑御制,此胭脂水压手杯是清朝盛期颜色釉的佳作。
正如韦庄在《夏夜》中所言:“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夏至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日渐炎热,而经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后,池塘中的荷花也迎来了盛开的时节。
清嘉庆 粉彩缠枝莲纹包袱瓶
观复博物馆
这件粉彩缠枝莲纹包袱瓶于清嘉庆时期烧造,画面繁缛,色泽艳丽明亮。足内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嘉庆年制”。包袱瓶创烧于清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嘉庆两朝,以粉彩较多见。在瓶身肩部装饰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带,丝织物的褶皱起伏细腻精致,宛若女子肩头环绕披肩,用坚硬的瓷土来表现柔软的丝织物,用色彩鲜艳柔和的粉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审美的极致。此外,“包袱”与“包福”有谐音之效,寓意幸福吉祥。由于该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寓意美好,遂为后世争相仿制,也是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
夏至已到,天气将会变得愈加炎热,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时节,请注意防暑降温。一盘当季的清凉瓜果,一壶可口的凉茶,再邀上些许好友,于这大自然中寻一片绿荫,乘凉避暑,便是这夏日最美好的事情了吧!(孙曼然)
资料来源: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稿件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关键词: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