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2-08-14 05:44:03
【走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郑小瑛 光明图片
93岁的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被业界同人称为“穿裙子的卡拉扬”,先后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等。如今,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说:“如果有一天倒在指挥台上,那才是最浪漫的事。”
93岁的老人能做什么?含饴弄孙、养花遛鸟、晒晒太阳、打打太极,或者躺在病床上,等待生命终点的到来。对郑小瑛而言,那些似乎还很遥远,她现在依然步履匆匆地奔波在音乐的道路上。刚刚过去的7月,她就在厦门、北京、杭州等城市,指挥了数场音乐会,还举办了音乐讲座。
每次演出,从观众席上远远望去,指挥棒都在郑小瑛的手中灵动地飞舞着,不仅掌控着音乐的节奏,也调动着现场观众的情绪。演出结束,满头银发的郑小瑛,转过身向观众致意,现场总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不仅是为精彩的演出喝彩,也是为一位93岁老人的生命强音点赞。
1929年9月,郑小瑛出生在上海。她的母亲温嗣瑛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中学毕业后,不顾家人“断绝关系”的威胁,独自一人从老家重庆前往上海学习新式女子体育,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女子体育教师。
郑小瑛继承了母亲骨子里的那份倔强和要强。少年时代,看到国家山河破碎,她想当战斗机飞行员保家卫国,但因军校只招男生而作罢。高中毕业时,解放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来已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郑小瑛,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逃”到解放区,成为文工团的一员。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0年初,又被选派到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歌剧、交响乐指挥。33岁那年秋天,郑小瑛在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指挥了一场难度极大的意大利歌剧《托斯卡》,成为第一位登上外国歌剧指挥台的中国指挥。
“文革”结束后,郑小瑛重返指挥台,担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有一次,她指挥演出歌剧《茶花女》,剧场里一片闹哄哄,观众有的嗑瓜子,有的聊天,还有的趴在乐池边问东问西,显然把歌剧场当成了戏园子。演出结束,郑小瑛坐在观众席上思考良久,“不是我们的观众素质低,而是音乐教育缺失得太久了”。
从那时起,不管是歌剧还是交响乐,演出前,作为指挥的郑小瑛,总要先进行20分钟讲解。刚开始,愿意听讲解的人很少,郑小瑛就拿着喇叭站在剧院门口吆喝,请观众提前入场听讲座。起初只有二三十个听众,后来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多次买票只为听郑小瑛的讲座,这便是著名的“郑小瑛模式”。四十多年来,郑小瑛演到哪儿讲到哪儿,直接听众达上千万。“音乐来自人民,大众需要音乐。”郑小瑛说,“搞表演的人不能摆臭架子,你离开了观众什么也不是。你多付出一点,帮大家捅破那层窗户纸,就能换得他们对你劳动价值的理解和尊重。”
舞台上的郑小瑛,气质优雅,神采奕奕;接受采访时,她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你完全想象不到,这样一位老人,已跟癌症斗争了二十多年。
1997年下半年,退休后的郑小瑛打算去厦门筹建一个乐团。那段时间,她消瘦得厉害,去医院一检查,得了直肠癌。“刚开始很紧张,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不甘心啊。”郑小瑛回忆道,“平静下来后,我决定好好进行治疗,并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重新站在指挥台上’。”手术后,为了能早日康复,郑小瑛强忍剧痛,每天坚持在医院的走廊里走动锻炼,一步、两步……一直坚持到一千步。几个月后,郑小瑛出院了,头发也因化疗掉光了。她毅然戴上假发飞赴爱沙尼亚,指挥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当她指挥乐团奏响根据中国古典名曲《霸王卸甲》改编的协奏曲时,那激越的旋律,不仅是对古战场上金戈铁马场面的演绎,也是她与病魔搏斗的生动写照。
2014年,郑小瑛肺部的下半叶查出癌症。她没跟任何人说,一个人跑到医院做靶向治疗,半个多月后就回到了排练厅。2015年,郑小瑛第三次查出癌症,这次在肺部上半叶。“大夫一跟我说靶向放疗,我马上就同意了,很方便,又不用住院,连续五天,每天半个钟头。”郑小瑛平静地说,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对待生命,她总是这样潇洒慨然:“如果有一天倒在指挥台上,那才是最浪漫的事。”
凭借那份倔强,郑小瑛在男性主导的音乐指挥行业里创下多个“第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与朋友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女子室内乐团,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助民办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荣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被业界同人称为“穿裙子的卡拉扬”(编者注:卡拉扬为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被誉为“指挥帝王”)。
如今,虽然已过鲐背之年,郑小瑛仍无休息的打算,只要旋律响起,她的身心便会全情投入到乐谱上。有演出时,她会跟年轻人一起排练,一场彩排几个小时,她可以不喝一口水。中午休息,她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醒来后,喝杯咖啡,吃些点心,继续登台。她尤喜甜食,比如蛋糕、巧克力,还笑言那是她“长寿的秘诀”。演出之余,郑小瑛还玩起了新媒体,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均注册了账号,经常利用互联网开展艺术普及工作。总有人问郑小瑛:“为啥不停止工作?”“不工作干什么呢?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她说,“只要还能‘扑腾’,我会永远站在舞台上。”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4日 12版)
关键词: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