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2-08-24 15:38:54
(相关资料图)
上午10时,隆隆的鼓声传来,浑厚有力,节奏顿挫。这鼓声越过什刹海,驱使着我再一次登上钟鼓楼,感受夏天的北京城。
欣赏钟鼓楼之美,不只局限于登楼望远这么简单。钟楼和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边分布着大量保存完好的胡同与四合院。
我走在胡同里,伴着鼓声与树叶的轻响,仿佛回到了过去。越过层层叠叠的屋顶与树木向北仰望,钟楼屹立在夏日湛蓝的天空与白云所形成的背景里。不同于皇宫禁苑的威严肃穆、敕建庙宇的雕梁画栋,矗立在胡同之中的钟楼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烟火韵味。灰砖白栏黑瓦绿琉璃剪边,朴素简洁,又有着砖石建筑独特的沉淀之感。虽饱经沧桑,却仍静静地守护在这里,忠实履行着职责。继续向前漫步,鼓楼独具特色的三重檐歇山顶与绿琉璃灰瓦进入眼帘。不同于钟楼砖石本色,鼓楼通体漆以正红,颜色稳重典雅,与上层的建筑金色纹案和灰瓦绿剪边对比鲜明,却又相得益彰。
我从烟袋斜街路口回到了中轴线,面宽56米的鼓楼终于将全貌展示在我的眼前。绿琉璃围墙遮掩不住高大的朱漆城台与券门,屋脊走兽与繁复而精致的京官式彩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着我立刻走向鼓楼。
从鼓楼北侧进入围墙内,鼓楼整体坐落于台基之上,三座券门对称排列,主券门正中悬挂有红边蓝底金字的鼓楼牌匾。在东券门的左侧,有一座更小的门洞,这里就是鼓楼的登楼通道,67级台阶出现在眼前。鼓楼的建筑风格简洁实用。
登上鼓楼二层,阳光射入殿内,经岁月打磨的地砖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的金色,映衬在朱漆方立柱上。一面仿制主鼓居中放置,十余面副鼓陈列于鼓楼北侧,玻璃罩下陈列着一面明代主鼓实物。
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回廊,北京城的景色尽收眼底。地安门内大街车水马龙,四合院在道路两侧一字排开,郁郁葱葱的古树点缀其中。在道路的尽头,寿皇殿在一片青翠的海洋中划出了景山与街道的分界线。顺着寿皇殿向上望去,景山张开怀抱将故宫遮掩在身后,观妙亭与辑芳亭分立于景山的肩部,黄色琉璃瓦与朱漆亭身穿过层层叠叠的绿色,捕获着我们的视线。万春亭居于景山顶峰,与鼓楼遥相呼应。波光粼粼的什刹海与北海白塔构成了右侧的景致。游船散布在水面,湖岸的垂柳随风荡漾。渐变的青绿色从什刹海延伸到琼华岛,洁白的塔身浸润在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白云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成片的四合院中。视线继续向西移动,妙应寺白塔在一片高楼大厦之间显露出自己的身姿,远方的西山为此景增添了一抹绿色。回望东侧,跨过大片充满生机与绿色的胡同,建筑的海拔陡然上升,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描绘着壮阔的都市天际线,在这其中,中信大厦与国贸建筑群成为当之无愧的支点。
离开鼓楼,登上钟楼。与鼓楼不同,钟楼每个方向只有一座券门。不同于鼓楼嘎吱作响的木制楼梯,钟楼的楼梯为石料材质,虽然陡峭,却让人觉得踏实。经过一个转折,我来到钟楼平台。钟楼平台为露天设计,一座由红漆八角木架支撑的大钟位于整个钟楼的中心,这座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高7米,重约63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钟。与立于道路尽头的鼓楼相比,钟楼更加靠近民居。登楼而望,满眼都是生活的烟火气。随风而动的衣物、骑着板车载着货的大爷、坐在街口聊天的奶奶……一群信鸽围绕着钟楼飞行,凉爽的风吹动着繁茂的槐树,将朵朵槐花洒满屋顶。如果说站在鼓楼上看到的是壮阔的城市和华丽的建筑,那么站在钟楼上看到的就是北京的古韵。
中轴线串起历史与未来,新老北京城交融在这根轴线上。登楼远望,眼前是历史积淀而成的古都风貌,远方是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成就。行走在中轴线之上,一草一木,一楼一阁,都讲述着属于北京的故事。(彭炜)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