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折射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 文学作品引领风气之先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2-10-17 10:37:48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北京展区,《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北京年推出的文艺精品力作海报格外醒目。展柜中的“北大红楼”“新青年”等主题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十年来,北京积极扎实稳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兴盛新时代首都文化。北京文艺创作涌现出大批精品佳作,以丰富的文化供给赋能美好生活,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影响力持续增强,风向标和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影视创作结出新硕果

2021年11月24日16时43分,电影《长津湖》以56.94亿元的票房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同时还刷新了多个纪录: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破50亿元的电影、全球影史战争题材票房冠军、全球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这也是北京出品电影的又一次高光时刻,中国电影票房榜上排名前五的影片,皆为“北京出品”。

京产电影佳作不断,离不开北京市对创作的导向引领、策划指导和跟踪扶持。2019年2月,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文化+科技、“投贷奖”联动、IP软环境优化、影视园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条龙多方位的“管家服务”,有力推动了北京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而在荧屏上,北京市深耕精品文艺创作“北京模式”,努力将首都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行业优势、专家优势转化为精品创作优势,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我们的新时代》等一系列京产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作品在央视、一线卫视及网络台热播,收获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擦亮“大戏看北京”金名片

为了让观众享受高水的文化盛宴,北京倾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持续加大力度推动文艺生产出大戏、出精品。话剧《香山之夜》、舞剧《天路》《五星出东方》、京剧《李大钊》、评剧《母亲》、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音乐剧《在远方》等一批精品力作纷纷涌现。

就在不久前,由北京市文旅局申报、北京演艺集团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该剧一年多来在全国多地开启巡演30余场,反响热烈,一票难求。《两室一厅》《一起向未来》及北京四中金帆合唱团3个作品/团队分别获得本届群星奖舞蹈类、广场舞类、群众合唱团队类三项大奖,彰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文艺力量。

北京新剧场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速。2021年,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在北京人艺院内落成,新增曹禺剧场、人艺小剧场两个剧场。吉祥大戏院以国际先进标准重建,中央歌剧院剧场开门迎客、大华电影院转型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一批新剧场的落成启用,不仅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带动了各大文艺院团的艺术创作。

文学作品引领风气之先

作为新中国文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的文学一直引领风气之先,一大批作家和作品硕果累累。今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北京作协推选申报的三部作品获奖。2019年,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连续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格非以《江南三部曲》、王蒙以《这边风景》获奖,北京作家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市文联建立健全精品创作机制,通过“文学精品项目制”“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等,将资金投入到作家创作的全过程,为作家们潜心创作“保驾护航”。

在作品的推介方面,“北京作家日”已成为北京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机制和品牌。活动举办三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通过加强与海外汉学家、海外出版社的交流合作,助力更多优秀的北京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迄今已有28部译作签约和陆续完成,15个国家的知名图书馆开辟了北京文学专区。这些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北京文学海外版权的合作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北京文学的发展成就,助力了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记者 王广燕)

关键词: 文艺精品 全国文化影响力 文学作品 北京电影产业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