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2-12-29 05:57:51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梁笑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2022年,是汉魏洛阳城遗址正式开展考古发掘的第60个年头。自196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汉魏洛阳城遗址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60年间,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汉魏洛阳城遗址正渐渐拂去黄尘,并成为目前考古资料最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
(相关资料图)
遗存勘察丰富对洛阳城认知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城区东约15公里,其始建于西周,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的都城,至唐初废弃。在其长达约1600年的建城史中,建都史近600年。
“因其建城历史悠久、沿用朝代众多,使得遗址中各种遗迹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辨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队长刘涛介绍,在对汉魏洛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勘察时,需要考古工作者既能搞清楚一个遗址的平面现象,又能够立体地去解剖它们,从内涵中寻找前代的遗存,这样才能不让重要的考古信息在不经意间流失或泯灭。
“通过60年的考古工作,汉魏洛阳城整体城市布局、时代变化、建筑形态、形制演变和功能分区已经越来越清晰。”刘涛说,如今,汉魏洛阳城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比如南郊礼制建筑遗址、金墉城遗址、永宁寺遗址和宫城阊阖门和宫城遗址等,这些遗存大大丰富了人们对汉魏洛阳城的认识。
多元文化在此汇聚
站在汉魏洛阳城遗址的铜驼大街上,远处的邙山连绵起伏,向洛河南岸望去,万安山山顶在云间若隐若现,这里正是汉魏洛阳城的“中轴线”。顺着这条轴线北行,太极殿遗址正被一座钢铁大棚牢固地保护着。
“都城是国家文化最核心的物质载体,最为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其核心是宫城,宫城的核心则是大朝正殿。”刘涛说,作为大朝正殿的太极殿,处于都城中心与主要轴线终端上最显赫位置,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中”的传统思想意识和文化传承。
“如果将中华文明比作黄河,那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如同在探寻长河起点处的涓涓细流,汉魏洛阳城遗址则如小浪底水库一般,多元的文化在此汇聚,形成了具有独特且强大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浪潮,继而向下游磅礴奔涌。”刘涛说,随着汉魏时期,北方草原民族渐次进入中原以后,形成游牧与农耕民族大融合,使得汉魏洛阳城遗址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特性、进程与动因的重要研究载体,其实证了中华文明经多元融合并辐射影响整个欧亚大陆以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形成到强大的恢宏历史进程。北魏作为北方游牧文化的代表性王朝,其在平城、洛阳均修建了承袭自曹魏洛阳宫的太极殿作为大朝正殿,正是中华文明强大向心力的具体表现之一。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目前考古资料最为充分的古代都城遗址,汉魏洛阳城60年的考古工作,也为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
漫步汉魏洛阳城遗址,每一处已发掘的遗迹旁都竖立着一个标志牌,通过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官方微信小程序“千年阅一年”,扫一扫标志牌上的二维码,关于这处遗迹的出土文物,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典故、诗词作品及相关考古报告等一应俱全。同时,得益于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针对汉魏洛阳城多代重叠的特点,这里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也以时间轴的形式直观地向游客展现。
此外,2022年初,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正式立项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从此揭开。据悉,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将系统展示汉魏洛阳城遗址60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展示汉魏时期都城发展演变与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经学、礼学、佛学的文化中心,客家祖源地,民族融合之地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与意义,对推动洛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助力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14版)
关键词: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