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3-01-03 07:46:47
博物馆在免票政策之下收入不减反增,这归功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数字技术的注入,使传统文化的发展逐步跃升为文创新经济产业
博物馆文创如何抓住新消费风口
本报记者 李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03日 07版)
阅读提示
博物馆文创产品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一件用于交换与流通的商品。无数对博物馆、传统文化、历史有兴趣的人,组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庞大的消费群体。如今,博物馆的文化需求全面升级,逐步朝虚拟化、年轻化、时尚化发展。
“这个盲盒里面加入了很多海底元素,比如蓝色的水晶泥,还能挖出仿制的宝贝和很多贝壳海螺,我特别喜欢!”2022年12月30日,重庆年货节开市,重庆龙湖巴蜀小学10岁的洋洋,一拿到爸爸买给他的博物馆文创新年礼物就兴奋地说。
近年来,博物馆在免票政策之下收入不减反增,这归功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无数对博物馆、传统文化、历史有兴趣的人,组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庞大的消费群体。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博物馆业的收入在2019年已经增长到了337.63亿元,2021年因疫情影响缘故略有下滑,但整体数据仍在326.97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7.2万余家文创相关企业,近6000家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仅故宫博物院就申请了 384 个文字商标,其对外投资企业共申请了 660 个文字商标,如角楼咖啡、故宫雪糕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精彩纷呈的文创产品
元旦期间,在重庆工业博物馆,800匹马力蒸汽机零件、齿轮等工业元素,化身为丝巾上明亮的符号、手链上创意的坠饰,将工业博物馆的特色和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在三峡博物馆的线上文创商店看到,一款“松石间意”古琴茶盘正在预售。古琴茶盘外形几乎完全从琴身复制而来,就连“绍圣二年东坡居士”的题字和“坡仙琴馆”朱印也原样复制。所不同的,只是少了琴弦,多了排水口。这让茶盘充满古意,和古琴形神兼具,成为新消费品。
事实上,已有多款设计独特甚至“丑萌”的博物馆文创成为网红产品,比如三星堆博物馆川蜀麻将摆件,河南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馆的另类“考古”系列盲盒等。“丑萌”背后是各大博物馆开拓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以轻松、搞怪、“不太严肃正经”的方式成为文物文创的“一股清流”。
《工人日报》记者发现,面对节奏紧张、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的观众,“丑萌”可爱的模样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还有许多与“绿码”同音的创意,顺合了当下人们对疫情早日消除的期盼。这种放松又解压的方式,的确让消费者难以拒绝。
“文创产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合进了普通商品之中,为随处可见的平凡日常,增添了几分具有文化旨趣的温情意味,进而拉动了人们的选择与购买。”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明说,近30%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价格在49元以内,22%的产品价格分布于50元~99元这一区间。数据显示,87.5%的消费者曾为自己购买文创产品;57.7%的消费者曾购买文创产品赠送给他人。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围绕历史、文化IP进行文创开发正呈现出井喷态势,不少热门产品的销售额几何级数增长。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IP开发,不少小博物馆也试图通过研发小巧可爱的文创产品,来吸引游客们的喜爱。
文创潮牌如何炼成?
作为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三峡博物馆年均服务观众超300万人次,产品年销售额也从早期的约80万元提升至约1300万元。在三峡博物馆文创部主任池林看来,这些成绩都得益于持续的创新。
“在文创开发中,把文物藏品衍生为日常用品,创意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既要自然贴切又要带给人惊奇。”池林说,与古琴茶盘相似,一组“巴蜀汉韵”陶瓷杯垫借文物本身的外形,把三峡博物馆馆藏的“东汉六乳四神禽兽纹铜镜”“汉灰陶青龙瓦当”等做成杯垫,巧妙又自然。
“首先是机制创新,我们摸索出一条‘博物馆+高校+企业’结合的路子,博物馆有文物资源,高校有设计优势,企业懂得市场需求,三方合力产生了1+1+1>3的效果。”池林说,将文创开发上升为课题研究,通过产品迭代良性循环,文物得到更好活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博物馆文创产品以自身强大的原动力,构成了推动文化产业进步的有力车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铺设下通向未来的深刻车辙。”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说,根据“天猫新文创2.0计划”,未来3年,让全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上天猫,并与1万个品牌进行跨界合作。
“博物馆可以通过与更多互联网机构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历史与未来跨时空对话,重塑观众参观和认知体系,让文物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入大众身边,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感知到博物馆的力量。”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告诉记者。
文化需求全面升级
博物馆文创只是众多文化类产品的一个代表,它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当现有行业已然乏力时,所释放的用户需求将成为新消费领域的发展原动力。
2022年新晋的热门新文创——数字藏品,成为文创的新潮流。以广东为例,该省多家博物馆连续上线多款数字藏品,均被迅速抢购一空;湖北省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越王勾践剑”限量万份,上架“秒空”;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宇宙·千宫系列”数字藏品总营收超过60万元……和普通文创产品相比,数字藏品的传播效率可以呈指数级增长,这为博物馆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表示,博物馆文创要以通过文创传播文化为目的,既吸引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又实现博物馆的文化辐射。近年来,该馆年均开发文创产品十余种,2021年十二生肖水晶内雕、2022年的恐龙口罩等文创产品都好评如潮。
在重庆,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三峡博物馆等十余家在渝文博单位联合成立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就文博创意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取得不少成果,包括云阳博物馆“江上风清”系列、夔州博物馆“诗哥天团”系列、忠州博物馆“良玉·良遇”系列等产品都广受好评。
“数字技术的注入,也为文创产业开拓新的展现空间、开创出新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的发展逐步跃升为文创新经济产业。”在长期从事文创工作的腾讯品牌经理肖茹丹看来,如3D打印的故宫吉祥物,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敦煌动画剧、“敦煌诗巾”小程序等数字产品广受欢迎,跨界联名也成为了文创“破圈”的另一新形式。
“如今,博物馆的文化需求全面升级,逐步朝虚拟化、年轻化、时尚化发展。”重庆工商大学莫远明教授说,博物馆相关的综合场景营造及时尚生活方式倡导成为新的热门需求,通过“打卡”博物馆构建“博物馆社交圈”成为新生代文化消费时尚。(工人日报)
上一篇:灵渠,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渠
下一篇:2022武汉双年展举办_焦点速递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