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3-01-17 09:57:19
或是创新机制,切实解决盘踞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或是创新模式,扩充服务增量;或是创新场景,跨界融合,打开想象空间……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所体现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重要趋势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度的大幅提升。
政府主导之下,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挖掘、培育和发展。多方资源汇聚、强化联动效应,共同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和规模化,营造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发展环境,开拓了人人付出、人人获益、人人点赞的志愿服务新局面,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盘子越做越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越来越强,时代价值进一步彰显。
(相关资料图)
政策有力支持:
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广阔平台
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强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发展目标。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阐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相关内容时,提出要“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平台,提升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全面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明确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应有之义,指出要把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趋势,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助、共建共享、联合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入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等社会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内涵延展和模式创新。
相关政策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是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地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积极探索。有的地区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章立制,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有的地区着力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孵化社会主体,夯实了联盟关系;有的地区则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志愿者评价和激励机制,为社会力量发挥优势搭建了平台、拓展了渠道。一系列新形态的涌现,大大拓展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边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在政府指导下,打造了文化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平台,率先建立起县域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和资源整合机制,将区域内原本碎片化、弱小型、单一性、封闭式的社会组织,逐步整合为集团化、集聚型、复合性和互助式的服务力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做好各自“拿手菜”“特色菜”,为平台“拼盘大餐”做足准备,有效解决了社会组织疏于管理、纪律涣散、空壳僵化等问题,培育出健康发展的志愿服务生态。
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当如满天繁星,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颗星星,发光发亮,照亮他人。这就是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策划实施“繁星行动”的初衷。该队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通过“满天星”“启明星”“北斗星”等子项目,将在“十四五”时期有规划、有步骤地培育100名基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者、100支示范队伍、100个特色项目,以“市总队统筹扶持—专业服务队结对帮扶—基层服务队实施开展”的方式,统筹队伍和服务,增加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分量。
模式突破创新:
人才、资源整合融通
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重要手段是融通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不仅可以是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也可以成为提高文化和旅游发展水平的参与者,服务的过程就是更新认知、塑造共识的过程。
作为上海市公共文化机构设施日常巡查的实施主体,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日常巡查志愿服务总队围绕场馆服务、设施使用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展开暗访,在10年间完成了公共文化机构设施日常巡查1.9万余次,接受专项巡查任务近90个,发现问题近2000项,回访整理报送表格近2000份,上报给市公共文化服务主管部门近100份日常巡查通报。志愿活动成为普通群众共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全民艺术普及效能大幅提升,综合参与率达91%。其秘诀就是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通过吸引艺术院校和社会教培机构人才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性培训和讲座,全市艺术考级单位发展到23家34类40项,每年2万余人参加。该地的“幸福秦皇岛”全民艺术普及项目,还着力拓展“云艺校”“掌上课堂”等线上培训服务,点击率高达150万人次,与线下培训形成有益补充,推动全民艺术普及高质量开展。
湖南省张家界市文旅志愿服务支队创新推出了全国首个“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项目,将“旅游”与“医疗”融合,把医疗关口前移,数百支专业医疗小分队及时出现在景区景点、交通要道、赛事现场等场所,及时提供现场救助、健康咨询、安全保障等群众需要的服务。志愿服务跨界融合,创新了服务场景,提升了群众的旅游满意度,受到一致好评。
在“社会力量参与云南傣文古籍保护志愿服务行动”中,社会力量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参与到志愿者组织和保护实践中。由京东方提供公益资助,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协作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傣文古籍征集、数字化、普查与编目著录、藏家藏量调研、学习交流、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提升了中华古籍保护的社会影响力,对全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服务功能拓展:
文旅志愿服务影响力持续增强
社会力量的参与拓展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功能,也凸显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促使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浙江省美育村志愿者服务项目打造了美术馆、乡村、高校、艺术家之间的帮扶平台,通过艺术家进驻乡村等方式丰富群众生活、提升基层百姓文艺素养。项目实施3年来,志愿者还助力创建了22条文旅融合特色路线,实现创收11695万元,在16个美育创建村实现文旅融合项目收入超50万元。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张富清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一张活名片。不同于以往的“宣讲式”传承,来凤县创新推出“党建+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在县城居民聚集区、窗口单位及其他重点公共场所,选择县政务局、县经济开发区、农商行等13个点,因地制宜设立志愿服务岗,编织起志愿服务网络。群众在服务实践中传承和升华张富清精神,自觉成为基层治理的贡献者、主人翁。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前后,无论是全国掀起的《一起向未来》广场舞热潮,还是各大冬奥场馆、文旅点位的文化宣传和冰雪旅游推介,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冬奥会、冬残奥会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项目”共招募文化志愿者1195名,累计参与服务22714人次,服务时长达141773小时。
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文驿”青年文化服务驿站瞄准传统志愿服务容易忽视又急需吸引的青年群体,通过走进商务楼宇园区,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把服务送到青年身边,通过“点单服务”和“有为之年,不躺平”等时尚标语增加青年好感度,在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之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优化了营商环境。
关键词: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