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3-08-19 06:11:51

【网聚世界 中国风情】

作者:张志坚(华侨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资料图)

如何借助新媒体形式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在此中应当有何作为?这是值得用心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话题。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以典雅、素净的形式,深入浅出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和历史知识。观察它们呈现出来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古今互通: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有很强的情感共通性和凝聚性。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一些短视频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从“以古观今”的视角,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资料图片

静水深流:触动对世界和人生的沉思

人们对短视频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似乎只有依靠“热闹”“上头”来形成较强的感官冲击,借此吸引受众,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拇指一划,把视频切走。然而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却与多数短视频颇有不同:布景非常简洁,就是一个素颜的人坐着在那里娓娓道来,一条视频长达七八分钟,没有上头的音乐,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刺激的内容。它们凭什么吸引受众,并赢得广泛青睐?

这些短视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一种“静气”,营造一种“沉思”的氛围,独具魅力。这首先体现在内容取向上。它往往选择人生深层问题进行探讨,如“我们到底要怎么活”“要‘正确’还是要‘快乐’”等,使其比多数短视频要“深一度”。而其深度思考又有扎实的内容支撑。例如不少关于苏东坡的系列短视频,创作者不仅阅读了苏东坡的作品、相关的研究专著,还对苏东坡家族的族谱、涉及的城市历史等进行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再精选苏东坡经历的某些片段来讲人生哲理,如通过苏东坡被流放的遭遇来讲“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问题。触及心灵的问题、深度挖掘的故事、深思熟虑的解释等诸多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了静水深流的内容空间,引发人们的沉思。

这对短视频创作的内容取向有所启发。短视频的浮躁、肤浅一直是其受人诟病的主要缺陷。其实,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在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空中深入挖掘,将那些有趣的灵魂、有内涵的故事、有共鸣的哲理等呈现出来,引发现代人的深思,让短视频创作也能有一片诗意栖息和哲理沉思的空间。对人生的诗意沉思是中华文化独特气质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短视频唤醒大众内心深处对世界和人生的沉思,不仅是独辟蹊径的创意,更可能让创作者收获独特的用户黏性和价值,还对建构更多元丰富的短视频内容生态颇有裨益。

诗画意境:从传统文化中取意、取法与取象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保持着基本一致的风格,灯光、色彩、服装、镜头剪辑、封面制作无不精细,给人素雅、干净的感觉,以一种区隔于多数短视频的韵律与意境,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静净”美学,营造出一种诗意境界。

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应善于调用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元素,营造出沉浸式的诗画意境,展现独有的审美风范。短视频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进行“诗意叙事”的中心命题在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古老内容、精神理念和抽象元素,转化为鲜活的视听意象。这就要求创作者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取意”,即将传统文化中的“静穆”“奇灵”“和谐”“悠远”等美学理念视觉化、镜头化、场景化。同时要善于“取法”,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留白”“写意”“静观”“顿悟”等方法,形成独特视听叙事风格、叙事技巧。还要注重“取象”,吸取传统文化中的色彩、音乐、形象等元素,以短视频方式创新性地表现出来。

传统文化的“意”“法”“象”与短视频的拍摄、配乐、特效进行有机结合,转化为可知、可感的视听意象,既有助于以精致、独特的形式吸引受众,也可使其具备审美熏陶、文化传承、价值表达等多重意义。

当前,短视频作品可谓海量,但真正能将短视频的特色、优势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却并不多。短视频创作者应发挥好连接现代与传统的功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有意义、更有意思的短视频作品,建构传统与现代的共情空间,激活人们的集体记忆,展现中华传统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价值。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9日 09版)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