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 正文
世界微动态丨得知蒙哥驾崩后忽必烈因不愿回蒙古故地且欲控制军队曾继续南征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时间:2023-06-18 20:50:41

开庆元年(1259年)阴历七月,蒙哥汗病死于征宋战争前线。由于蒙哥汗生前并没有指定汗位的继承人,加之蒙古汗位继承制度不完善,蒙古帝国内部一场汗位争夺的斗争在所难免。

我们首先观察一下此一时期蒙古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内部几股主要的政治军事势力。


【资料图】

成吉思汗诸弟建立的东道诸王兀鲁思(封地)始封地在大兴安岭西麓,蒙古国时期东道诸王也不断向东扩展自己的兀鲁思,但由于东道诸王兀鲁思临近中央兀鲁思、蒙廷对东北的经略以及对诸王食邑封地特权的限制等原因,东道诸王的势力进一步扩展的空间不是很大,并且始终处于蒙古大汗的控制之下。

另外,成吉思汗之后的四任大汗,其汗位一直留在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当中。因此东道诸王此时还不具备夺取汗位的实力和政治基础。

成吉思汗诸子建立的西道诸王兀鲁思中,窝阔台兀鲁思和察合台兀鲁思的势力在蒙哥汗在位时期已大为削弱。蒙哥汗即位后对参与政变的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的成员进行了清洗,尤其是窝阔台家族,其所统领的大部分军队基本上都被大汗剥夺,可以说窝阔台兀鲁思此时已经基本上瓦解了。

察合台兀鲁思的领地原来包括从阿尔泰山到河中地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广大地域,蒙哥汗虽然保留了察合台兀鲁思,却把河中地区交给术赤兀鲁思的首领拔都进行统治,这样察合台兀鲁思的领地就大为缩小。蒙哥汗在位时期,察合台兀鲁思长期由察合台长孙哈剌-旭烈兀的妻子兀鲁忽乃哈敦统治。

可以说此时在西道诸王中最有实力夺取大汗之位的是术赤家族。

术赤兀鲁思的领地极为辽阔。据载,"成吉思汗把也儿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带的一切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了术赤汗管理,并颁降了一道务必遵命奉行的诏敕,命令术赤汗将钦察草原诸地区以及那边的各国征服并入他的领地。他的禹儿惕在也儿的石河地区,那里为其京都所在地"。

不过,术赤在成吉思汗时代并没有完成对钦察草原诸地区的征服。端平三年(1236年),窝阔台汗命术赤长子拔都率各宗室的长子西征,至嘉熙四年(1240年),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尔(保加利亚)和伏尔加河、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俄罗斯各公国。被征服的这一广大地区并入了拔都的兀鲁思。从淳祐二年(1242年)以后,拔都兀鲁思称金帐汗国。

窝阔台汗驾崩后,拔都成为成吉思汗后裔中的最长者,这样拔都就在蒙古帝国内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实力。由于拔都与贵由素有矛盾,拔都竟公然挑战后者的权威,拒不参加选举贵由为汗的忽里台大会。

不过,拔都与贵由汗的矛盾却因贵由汗突然驾崩而没有诉诸战争。随后,拔都一手把拖雷的长子蒙哥推上了大汗的宝座。蒙哥汗时期,拔都的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不过,在蒙哥汗登上汗位后不久,拔都就去世了,之后受命做他继承人的儿子撒里答和兀刺黑赤也相继去世。在蒙哥汗驾崩之时,拔都的弟弟别儿哥执掌术赤兀鲁思,并且照旧与拖雷家族保持着真诚的友谊,遵循着忠诚、善意和团结之道而行。可能正因如此,在蒙哥汗驾崩后,别儿哥才没有夺取汗位的企图。

另外,别儿哥统领的术赤兀鲁思远离蒙古本土,这必然会加剧其离心的倾向,而他对于参与蒙廷事务的热情也逐渐减退。综上所述,在蒙古的第四任大汗蒙哥汗死后,最有实力的拖雷家族应该会继续执掌大汗之位。

蒙哥汗驾崩后,在拖雷家族内部最有实力的是蒙哥汗的三个同胞弟弟,即阿里不哥、忽必烈和旭烈兀。蒙哥汗即位后,曾派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去征服东方和西方,委以重任。

忽必烈受命后主要是总领漠南汉地军事,为征伐南宋做准备,同时为实现从西南面包抄南宋的目标,忽必烈还统兵征服了大理。而旭烈兀则受命出镇波斯,征伐中亚、西亚尚未降附的地区。到开庆元年(1259年)秋,旭烈兀大军已征服了统治中心分别在祃拶答而(在今伊朗马赞德兰省)和报达(即今伊拉克巴格达)的亦思马因派宗教王国和阿拔思王朝,并且兵分三路攻入叙利亚。景定元年(1260年)初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的官员献城投降。此时旭烈兀才得知蒙哥汗的死讯,率军回波斯。

不管旭烈兀是否有意夺取汗位,没等旭烈兀返回漠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已经分别即位并展开了争夺汗位的斗争。于是在蒙古本土和汉地都没有雄厚政治军事基础的旭烈兀便放弃了争夺汗位的努力,在中亚、西亚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与旭烈兀不同,与蒙哥汗一起统兵征伐南宋的忽必烈与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都在第一时间获悉了蒙哥汗的死讯,都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和政治基础。忽必烈手中握有征伐南宋的东路大军,其中主要包括东道诸王、五投下(即蒙古札刺亦儿、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五部)和汉世侯的军队。

阿里不哥在蒙哥汗南征期间,以拖雷幼子的身份主持大兀鲁思,管理留守军队和诸斡耳朵。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准备

据文献记载,在蒙哥汗驾崩后,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首先行动起来。他控制了蒙哥汗原来统领的一部分征宋西路军,在川、蜀、陇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派亲信阿蓝答儿发兵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而阿蓝答儿乘传调兵,距离忽必烈在漠南的幕府所在地开平仅百余里。一开始形势似乎朝着有利于阿里不哥的方向发展。

不过,正在征宋战争前线的忽必烈在得知蒙哥汗死讯后并没有急于撤兵,而是继续对南宋发动进攻。忽必烈与一起统兵征宋的蒙古札刺亦儿部首领霸都鲁进行了商议,并宣告:"我等率大军临此,如蚁如蝗,奈何以谣诼而返还耶?"

于是,忽必烈率领大军首先突破了南宋的淮西防线,进逼南宋长江南岸的重要据点鄂州。开庆元年(1259年)阴历九月,忽必烈的异母弟穆哥自合州钓鱼城派遣的使者来到忽必烈的大帐,告知了蒙哥汗驾崩的消息,并请忽必烈马上北归以控制蒙古政局。穆哥的母亲同时又是忽必烈的乳母,忽必烈与穆哥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忽必烈对于穆哥传来的消息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不过忽必烈却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率领大军渡长江,进攻鄂州。

此时,由于蒙古西路征宋军的撤退,南宋在西线的防御军迅速增援鄂州,使得鄂州城愈加难以攻破。另外,忽必烈的正妻察必的急使和她营中的大臣太丑台和也苦,带来了阿里不哥在各地抽调士兵的消息,并传达了一句隐晦的谚语:"大鱼的头被砍断了,在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以外,还剩下谁呢?你回来好不好?"这时忽必烈终于决定撤兵北返。

忽必烈同时派军队接应兀良合台统率的征宋南路军,使其顺利北撤与忽必烈所统军合并,这样忽必烈所统军的力量有所增强。兀良合台所统军由今越南境内以及广西、湖南北上,不过由于长驱直入,损失惨重。

忽必烈派一些急使到旭烈兀、别儿哥、阿鲁忽处将审讯的结果告知他们,并咨询他们的意见,旭烈兀和别儿哥均表示同意,并准备前去忽必烈处出席忽里台大会,只原由阿里不哥扶植即位的阿鲁忽提出了条件,他说:"我也是未经合罕和兄长旭烈兀同意继承察合台之位的,现在全体宗亲们聚集在一起,正可判定我当否继位,如果同意我继位,我才可发表意见。"

可是没等到旭烈兀、别儿哥、阿鲁忽到来,至元二年(1265年)的秋天,阿里不哥就病死了。忽必烈准备召开的由蒙古帝国内部各支主要势力参加的忽里台贵族会议一直没有举行,而没多久,?旭烈兀、别儿哥、阿鲁忽都死去了。

至此,忽必烈才算是坐稳汗位,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这时,他所统治下的蒙古帝国陷入分崩离析的前夜。

为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开庆元年(1259年)阴历十一月,忽必烈匆忙与南宋右丞相贾似道议和后北返,同时命霸都鲁和兀良合台留驻在征宋前线。忽必烈在得知蒙哥汗的死讯后,迟迟不从征宋前线北还奔丧,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忽必烈自己所宣称的蒙军大举南下,不能无功而返,但是自己的哥哥,蒙古大汗驾崩,回去奔葬难道就不重要吗?忽必烈欲夺取军功的解释不免有些牵强。

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忽必烈欲借南征牢牢控制征宋东路军和南路军,且不愿返回由阿里不哥控制的漠北本土,才是他迟迟不愿从征宋前线撤兵的真正原因。

当忽必烈北返至黄河岸边的原金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时,他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已经确知阿里不哥派亲信脱里赤和阿蓝答儿在各地征索军队的情况。于是忽必烈派出急使去责问阿里不哥。这时阿里不哥在亲信脱里赤的建言下,欲安抚忽必烈,"便派出一个万夫长和使者们一起,带着五头海青作为送给忽必烈的礼物,让他们去对忽必烈说,他将去忽必烈处问候,还指示他们同脱里赤那颜一起,向忽必烈说些甜言蜜语,使他感到安全,很快放心下来"。同时使者们还向忽必烈禀告说阿里不哥已经停止了征发士兵的行为。

忽必烈说:"既然你们已解释了这些无谓的谣言,那就一切太平无事了。"于是假装满意地放阿里不哥的使者们走了。其实忽必烈此时早已明白阿里不哥的真实意图,派出急使前往驻守在鄂州附近的霸都鲁和兀良合台处,向他们说:"立即从鄂州撤围回来,因为人生的变化犹如命运的旋转。"当急使们到达那里时,宗王塔察儿、也松格和纳邻一合丹已经回去了,霸都鲁和兀良合台还和军队一起驻留在那里,他们接到命令后马上率兵北返朝见忽必烈。

开庆元年(1259年)阴历闰十一月下旬,忽必烈抵达燕京,此时阿里不哥的亲信脱里赤还在燕京一带征调士兵,于是忽必烈诘问脱里赤,并果断下令将脱里赤所征集的士兵全部遣散。统领着大部分汉地军阀的军队,在汉地有着深厚政治、军事基础的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汉地控制权方面并没有费多大力气。

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已知道自己的图谋,便对身边的人说道:"既然忽必烈对我们的计谋已有所闻,最好把住在各禹儿惕和自己家里的宗王、异密们召集起来,找一处偏僻地方,把继位问题解决了吧!"

他们商议之后,便向各方面派出急使召集宗王参加忽里台大会,不过很多宗王都找借口没有与会。因为来的人不多,阿里不哥再次与大臣们商议,他说道:"最好再次派遣急使到忽必烈处,用假话骗住他,让他放心无虑。"他们便再次派出使节通知说,为了举行蒙哥汗的丧礼,务请忽必烈和全体宗王都来。他们企图在这些人前来时,把他们全部抓住。

当阿里不哥的使节到达忽必烈所在的燕京城时,支持忽必烈的宗王塔察儿、也松格、纳邻一合丹和其他万夫长们恰巧也从各地汇集到燕京来朝见忽必烈。

忽必烈在谋臣的建言下,在阿里不哥称汗之前抢先在开平即位。正如忽必烈的藩府大臣廉希宪所言,"安危逆顺,间不容发,宜早定大计"。忽必烈的另一位谋臣商挺也说:"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

其实在此之前,忽必烈已经为拉拢宗王、准备忽里台选汗会议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忽必烈召集、笼络的诸王中地位最高,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东道诸王,尤其是被誉为东道诸王之长的斡赤斤家族的首领塔察儿。在忽必烈统兵征宋期间,塔察儿隶属忽必烈帐下,两人之间有着甚为密切的交往。

在忽必烈北返后,塔察儿也返回自己的营地。由于塔察儿与汉地世侯李璮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被誉为蒙古黄金家族的东道诸王之长,因此塔察儿在这场汗位之争中的动向至关重要。

东道诸王塔察儿在这场汗位之争中之所以能站到忽必烈这边,一方面是忽必烈竭力拉拢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塔察儿及其谋臣对当时政局的判断有关。在对政局的判断中,塔察儿不仅看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实力的对比,其个人与这两个政治集团的关系也是他首要考虑的内容。

蒙哥汗统治后期,塔察儿与蒙哥汗之间产生了矛盾。宝祐五年(1257年),蒙哥汗曾任命塔察儿统领东路蒙古军攻打南宋,不料塔察儿在首战不利的情况下撤兵回到自己的营地。结果蒙哥汗大怒,扬言要惩罚塔察儿,同时不得不重新起用忽必烈率领东路军攻宋。蒙哥汗的突然驾崩使塔察儿幸免受罚。

在蒙哥汗驾崩后,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恰是蒙哥汗既定政治方针的代表,阿里不哥身边的大臣基本上都来自蒙哥汗原有的亲信。蒙哥汗对塔察儿惩罚的诏令此时也多少让塔察儿有些不安,所以面对同样曾失势于蒙哥汗且主动结交自己的忽必烈,塔察儿果断站到忽必烈一方。

另外,忽必烈在经营漠南汉地及统领东道诸王征宋期间可能早已与以塔察儿为首的东道诸王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称汗

为应对阿里不哥准备在漠北称汗的企图,中统元年(1260年)春三月,由忽必烈自己召集的忽里台贵族会议在忽必烈藩府所在地开平举行。在与会的蒙古东、西道宗王中,以塔察儿为首的东道诸王是主流,与会的西道诸王不仅数量少,而且不具备代表性。在此次忽里台选汗会议上,塔察儿率领东道诸王率先劝进忽必烈即位。

忽必烈礼节性地三次表示退让。在诸王、大臣的坚决请求下,忽必烈即大汗之位,时年四十六岁。据《史集》记载,这些蒙古宗王、贵族经商议后一致认为,"旭烈兀汗已去到大食地区,察合台的子孙在远方,术赤的子孙也很遥远。与阿里不哥勾结在一起的人做了蠢事……如果如今我们不拥立一个合罕,我们怎么能生存呢?"

这说明在蒙古帝国内部已形成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大对立利益集团。中统元年(1260年)阴历四月,阿里不哥在漠北匆忙称汗。与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更多地得到了西道诸王的支持。可以说忽必烈的突然称汗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部署,因为身在漠北并主持蒙古国事务的阿里不哥起初并没有料到忽必烈的行动会如此果断、迅速。同时,阿里不哥也是蒙古旧俗,旧制的代表,长期留居漠北使他在固守蒙古旧制方面显然比忽必烈做得好多了。

蒙哥汗时期忽必烈统领漠南汉地的军国重事,在儒臣谋士的辅佐下,在汉地开始了改革蒙古旧俗、以汉法治汉地的尝试。可以说,忽必烈的改革措施早已为许多守旧的蒙古诸王所不满,故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革新与守旧两种势力之间的较量。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在漠南和漠北分别即位后,首先展开了外交上的较量。参与拥立忽必烈为汗的蒙古宗王们指派一百名急使到阿里不哥等处宣布:"我们这些宗王和异密们,商议之后,已一致拥立忽必烈合罕为合罕。"结果,这一百名急使被阿里不哥囚禁了起来。

忽必烈即位后,为了与阿里不哥争夺对察合台汗国的控制权,任命察合台的后裔阿必失合为察合台汗国的首领,并送他去接管察合台汗国,阿必失合的长兄纳邻一合丹也被派遣随同阿必失合前往。当阿必失合、纳邻一合丹到达西夏境内时,他们被阿里不哥派来的急使追上,结果他们同上述一百名急使一起被囚禁在漠北和林城。

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阿里不哥也分别遣使到各地颁降诏旨,宣谕道:"旭烈兀汗,别儿哥和宗王们已同意并宣布了我为合罕,不要听忽必烈、塔察儿、也松格、也可一合丹和纳邻一合丹的话,也不要服从他们的命令。"兄弟二人曾经派出许多急使进行谈判和交涉。不过,双方都互不相让,只有诉诸武力。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阿里不哥所统军主要是漠北大部分蒙古千户的军队,以及散处在秦、蜀、陇一带原来随从蒙哥汗征宋的部分军队。忽必烈统领的主要是蒙古征宋的东路军、南路军以及其他一些蒙古东道诸王、五投下,汉世侯的军队,据守着漠南汉地广阔的农耕地区。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