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 正文
伊利扛住了压力

来源:市界     时间:2023-08-29 19:18:34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潜意识里,不再把伊利和友商相提并论。即便同为行业双寡头,友商最常被问及的问题是,“何时能超越伊利”;而伊利被频繁追问的则是,“能否打破行业天花板”“能否跑赢时间和国籍”。

待到8月末乳企接连发布半年报,外界终于能一窥行业图景。从关键指标来看,大家最关注的“老大哥”伊利,扛住了压力,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单。

扛住了压力


(资料图片)

8月28日晚,伊利股份交出的半年成绩单是:营收同比增长4.31%至661.9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85%至63.14亿元。

▲(图源/网络)

认真看完数据后,不少投资者给出了“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评价。

“榨菜龙头、零食龙头上半年业绩表现都不好,伊利营收和净利还能稳健增长,算是食品饮料行业比较能打的了。”“还在增长,比之前市场预期的强太多了。”“大环境不好,伊利这个增长算可以的了。”不少投资者如是写道。

8月29日上午,伊利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在宏观经济弱复苏、公司去年同期业绩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伊利能实现营收净利的双双提升,实属不易。同天,荷兰合作银行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乳业20强排名显示,伊利连续第4年登上全球乳业五强榜单,再次成为唯一位列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

的确,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佳的乳企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与伊利同天发布财报的几个乳制品行业小巨头营收均在下滑。

“从伊利目前的财报来看,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能保持增长,这就代表着这个龙头企业仍然保持着一个较好的市场经营状态。”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市界」。

据宋亮介绍,以“奶源是否自有”为标准,国内乳企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奶源自有的大型综合类企业,伊利包含其中;另一类则是使用第三方奶源的中小型企业。过去半年,大家压力都不小。

为了应对行业困局,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减少损失,伊利也概莫能外。最常见的方式,一是通过“喷粉”来消耗过剩奶源,成本基本在每吨三万到四万元;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打折促销,减少库存。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会侵蚀利润。

“从伊利目前的利润表现来看,在行业大背景下有2.85%的增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宋亮告诉「市界」,财报发布前,业内一致认为“伊利营收会略有增长,但利润会下降”。

与此同时,4.31%的营收增幅,也让伊利继续保有“营收30余年只增不减”的纪录。「市界」梳理伊利上市以来的财报发现,公司自1996年挂牌沪市主板以来,营收连年保持着上涨的态势,从没有间断过。

毛利率方面,据伊利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2023年上半年,伊利的毛利率基本稳定在33.3%左右。一季度受春节错配、产品结构偏弱、原奶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毛利率表现欠佳,但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势头,提升了12个基点。随着公司业绩自7月起显著改善,预计全年毛利率将保持平稳。

龙头的底气

拆解伊利上半年的成绩单发现,其营收构成主要来自三大板块,第一是核心液态奶业务,其次是奶粉及奶制品业务,第三大来源是冷饮业务。

▲(图源/网络)

上半年,伊利大本营液态奶业务实现营收424.23亿元,规模和市场份额继续稳居行业第一。主要功劳是以金典有机为代表的高端白奶实现了快速增长,持续引领有机市场;基础常温白奶继续下沉至县乡级市场,市场渗透率在持续提升;酸奶第一品牌安慕希赢得了更多消费者,市场份额扩大至65.9%。

而扛起伊利增长大旗的则是奶粉和冷饮两大业务板块。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5.21亿元,同比增长12.01%,对营收的贡献度上升至20.4%;冷饮业务表现更好,营业收入91.58亿元,同比增长25.54%,对营收的贡献度达13.8%。

若是将其置于行业大背景下,这份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一位乳制品业内人士告诉「市界」,过去半年,行业冰品的销量同比增幅在10%左右,奶粉的总体销量略有下滑,幅度在3%到5%左右。

而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之所以能逆势大增,核心在于成人奶粉和儿童奶粉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换句话说,在市场总量萎缩的情况下,作为龙头老大的伊利从其他队友手里抢走了市场份额。

据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市场调研数据综合显示,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零售额市占份额约13.6%,继续领跑行业;成人奶粉业务零售额市占份额约23.8%,继续稳居市场第一;面向终端消费的奶酪业务,公司线下零售额市占份额约17.2%,同比提升1.5 个百分点。

在冷饮业务方面同样如此,伊利增速远超行业水平,稳居市场第一。伊利在财报中强调,报告期内,公司多款新品凭借良好的风味口感和健康配方,获得了消费者青睐,其中“须尽欢”芝士乳酪味冰淇淋,成为国内首款获得国际绿色联盟低GI食品认证的冷饮产品。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冷饮业务新兴渠道,探索全新业务交付模式,稳固渠道优势,有效促进了业务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尽管过去半年“冷饮生意差”“雪糕动销不畅”等词条充斥着舆论场,但品牌方实则已经分化为两派:一派是以钟薛高为代表的网红品牌失宠,另一派则是以伊利为代表的“老玩家”重拾地盘。伊利们此轮对决胜出,靠的是渠道经营、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这是长期耕耘的结果。

遥想2020年,钟薛高声势浩大地进军线下,靠着比传统雪糕产品更高的渠道费用,进入了200多个城市近40万个冰柜里。几乎同一时间,伊利则默默靠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600多万个终端网点,如同毛细血管一样触达消费者。如今,多年耕耘终见成效。

“伊利冷饮产品的铺货面比较广,价盘比较稳,渠道端的积极性也就比较高。另一方面,伊利在营销推广方面也更加精准。”宋亮如是告诉「市界」。

开辟新战场

作为中国乳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伊利已经跻身全球乳业第一梯队,其之所以在基数大的背景下,依然能稳住增长,一个核心原因是靠持续不断的创新引领发展。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伊利股份累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数量784件,比上年末增加90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8件,是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最多的乳制品企业。

专利数量之所以能创新高,与伊利多年在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息息相关。

上半年,伊利股份在研发费用上花了3.44亿元,同比大增11.7%。半年在研发上所花的钱,几乎是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同期投入的十多倍。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会发现自2017年以来,伊利累计在研发上投入了30.41亿元,遥遥领先于行业。

可以说,长期大手笔搞研发已经构建起了伊利发展的护城河。这也是为何,今年上半年伊利在销售费用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逆势实现增长的原因。8月29日,在业绩沟通会上,伊利相关负责人就强调,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17.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虽然销售费用下降了,但市场份额没有下滑”。

▲(图源/网络)

这让外界重新认识了伊利,过去市场一直将快消公司当作营销驱动的公司,而今伊利用数据证明,快消公司也可以通过研发来驱动。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伊利的研发成果显著,率先打破了业内关于提取活性乳铁蛋白的技术壁垒,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10%提高到了90%以上。伊利强调,该项技术的掌握,对于公司开发提升免疫力相关功能的产品, 以及实施“大健康”业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伊利控股子公司澳优乳业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株婴幼儿菌株 MP108 鼠李糖乳杆菌,通过国家专业部门审批,该项技术打破了海外机构对婴幼儿益生菌研究的垄断,推动了中国婴幼儿益生菌菌株本土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上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为公司业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伊利在财报中如是强调,在乳铁蛋白、中国专利益生菌、控糖等核心技术实现多点突破后,公司正全力抢跑“大健康”黄金赛道,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增长空间。

确实,上半年新品对伊利营收的贡献度就在进一步提高,新品收入占比提升至15%,这相当于给伊利的稳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增量空间。

拿伊利的超级大单品安慕希举例说,安慕希零蔗糖系列新品“上市52天销售额即突破2亿”,原产地直采系列新品取得了双位数增长。不久前,安慕希还打破了强技术壁垒,发布了全球首款常温活性益生菌酸奶,有成为未来新增长爆点的潜质。

与此同时,上半年伊利“轻慕”红参焕活配方奶粉的上市,助推伊利成人奶粉市场零售额份额提升至23.8%,稳居市场第一,整体销售额增速快于行业。伊利强调,未来公司将持续锚定在血糖、血脂、骨骼健康、免疫力、睡眠、消化以及美容等消费人群需求特别显著的赛道上,引领功能性产品的创新,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伊利上半年表现出色的冷饮业务同样受益于研发驱动下的推陈出新,新品业务收入占比超20%。伊利透露,上半年,7款新品就贡献近10亿元收入,其中甄稀茉莉流心销售额突破2亿元。

在靠创新引领发展的同时,作为乳业巨头,伊利还在不断征战海外市场,上半年通过继续完善、优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布局,伊利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化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增19.9%。

作者 | 李丹

编辑 | 陈芳

运营 | 解一帆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