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2-12-10 11:53:3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卢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杨珊的摄影诗集《生命的功课》(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不管是诗歌字符设计还是摄影作品选择,不管是插图还是色调,她尽量用一诗一画、一诗一景来显现诗歌文本的可视与可感。摄影是直观、外在的,诗歌是直觉、内在的,如何把摄影艺术与诗歌艺术进行融合,让两者实现有效“对话”,《生命的功课》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她的诗歌《小枣,快跑!》,“面朝曙光 背对晚照/小枣,快跑!/钻进我的诗行/长成大树 开出鲜花/伴我品茗论道”。读着这些文字,就有一种画面感,脑海中浮现出一张美好的摄影作品。杨珊把诗歌与摄影搭配在一起,她用光影来衬托诗歌的魅力。在她看来,光与影很能表达梦境与现实的交汇点。这样的交汇点符合杨珊理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诗歌境界。
应该说,摄影与诗歌联袂既可记录自然品相,又可挖掘自然的属性,深与浅、幽与直、柔与刚、纯与杂,都是自然偶得与经验积淀下的生命表达与人生图景。《生命的功课》不是简单的诗歌加摄影的集子,而是从日常事物的光鲜或隐秘处汲取到生命与人生的迹象,从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影子与灵动的感受,将其投射到现实与理想的世界里,并将诗与事物的关系呈现出来。在杨珊自然而然的笔调里,既有平和、安静的语气和句式,又有一种不经意间的放大和漫溢的多义性。在她看来,诗歌时刻都在传递关于诗人的心理感受与自然的信息。自然具有一种特殊的“说话”功能,她就是想倾听事物的“自说自话”,并且把事物的“话语”变成自己的个体感受,通过诗歌和画面进行表达。
如果说自然是生命的心灵状态,是人类情感的对应物,那么,诗人的心灵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诗人可以把直观、直觉的自然之物寄寓在一个可爱的灵魂中,放置在芸芸众生的生命旅途中来打量。杨珊认为,自然诗意是被“创造”出来的,比如她的“如梦令·二十四节气”系列诗歌作品,用心感受和体悟每一个节气的微妙变化,“是什么样的雨/使得一池泥塘 欢欣雀跃/是什么样的雨/使萎黄的芦苇 重新昂扬/摇曳的白绒花 挥舞着 蛙声阵阵的回音/沿着盛夏的路线 我找到了答案”。有生命的自然界总在不断地“说话”。事物在对我们“说话”,人类就要拥有事物“话语”的储藏器,并对它进行特殊的应答与命名。杨珊选择应答和命名的方式是诗句和摄影作品。
杨珊多方倾听并领会自然的“物语”,与自然一道成长,一道浸润于其中的精神世界。正是她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用爱与善意为自己的创作着色,使得作品总是充满着生活的旨趣与精神的能量。细读这本《生命的功课》,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善良、高尚、正直、乐观、豪放、博爱、悲悯等多个精神侧面。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0日 12版)
关键词:
上一篇:今日视点:诗美的愉悦与诗思的启迪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