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产床”守护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2022-12-11 07:06:22

撰文/摄影:肖雄(南方日报摄影记者)

海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海龟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早在30年前,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团队就着手海龟人工孵化和稚龟收集放流工作。经过30多年的人工繁育和保护,如今,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龟繁育基地内生活着上千只大小海龟,放流海龟数量也超过6万只,我国海龟种群逐渐恢复。

一只贴有二维码的绿海龟被放归大海。


(资料图片)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我策划了《万物生长皆有灵》系列报道,把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龟保护纳入了报道。

这次海龟拍摄前后去了三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海龟的产卵和孵化——因为时间不可控,变数太多,常常守了个“寂寞”。记得第一次去海龟保护区的前一天下午,保护区打电话说这两天可能会有海龟产卵,可没等我到,海龟就已提前上岸产卵了,同时旁边还有另一窝海龟正在孵化,“场面几十年没遇到过!”技术员李满文感叹道。

保护区驯养中心的工作人员给一只待产的雌性海龟做B超,检查肚子里海龟卵的发育情况。

海龟孵化一般是在晚上进行,最难熬的就是漫长的等待。为了拍到小稚龟从巢穴爬出来,每晚我都跟随工作人员去漆黑的沙滩巡逻,查看巢穴的动静。直到第四个晚上,我们才看到迹象——巢穴口露出一个小小的窟窿,经验丰富的李满文激动地说:“有了,有了。”于是,大家架着灯光,打起十二分精神,静静守候在一旁,看着沙子一点点往下塌,等待第一只小稚龟的出现。“就像生小孩那样,很难说,有些好产的早早就出来了,不好产的等半天也不见动静。”蹲在巢穴旁的工作人员陈大姐调侃道。两个小时后,窟窿变得越来越大,小稚龟争先恐后地奋力向上爬。“二、四、六……”李满文抓起活蹦乱跳的小稚龟不停往筐里放,当晚这一窝总共收获100多只小稚龟,满意的笑容写在大家脸上。那一瞬间,我们觉得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保护好不足1公里长的海龟“产床”,工作人员每晚都会在沙滩巡逻,查看是否有海龟上岸产卵。

从人工孵化到野化训练,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海龟重归大海。这一天,保护区决定放归两只成年绿海龟。科研人员夏博士忙着为海龟贴上代表身份的“二维码”——如果有人误捕,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海龟的身份信息,方便保护区进行救治。据工程师陈华灵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保护区给放归的海龟装上了定位装置,监测海龟的活动轨迹。数据显示,保护区放归海龟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南海。

孵出来的稚龟爬出洞口后,沙子不断往里塌,少数没跟上大部队的小海龟只能在人们的帮助下爬出来。

傍晚,放归的两只海龟从沙滩缓缓爬向大海,最终消失在翻滚的海浪中。此时,泪水湿润了李满文的眼眶,“虽然舍不得,但也很欣慰,希望它们能早点回来。”

工作人员对孵化出来的稚龟进行体表消毒。

为了加强公众对海龟保护的认识,保护区水族馆对游客开放。

位于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的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仅存的一处海龟产卵繁殖地。

保护区驯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上百只成年绿海龟投放食物。这些绿海龟每年会孵化出上千只小海龟,对海龟种群的壮大起到促进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1日 11版)

关键词: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