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丨这幅6500年前的“蚌塑龙虎图”,揭示了古代天文历象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3-02-23 17:00:53


(资料图片)

《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六千五百多年前,一条蚌塑龙随墓主人一同被深埋于地下。六千五百多年后,从河南濮阳西南一隅的西水坡遗址“破土而出”。它以独有的魅力,邀人去探寻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让人去感受绚烂璀璨的中华文明。

1987年6月,颛顼遗都——河南濮阳,在濮阳县的西水坡修建引黄供水调节池的过程中,文物部门配合施工人员进行考古调查,在调节池西南部发现一处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该遗址进行科学发掘。

戚城文物景区讲解员管亚奇介绍,随着考古发掘,位于第一组45号墓穴中的蚌塑龙,在跨越几千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在该墓室中部男性墓主人骨架左右两侧,分别用蚌壳精心摆塑成龙和虎的图案。其中,龙图案身长1.78米,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遨游苍穹。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张口露齿,虎头微低、虎尾下垂,四肢交替作行走状,兽中之王的威风神态毕现。“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头、爪、尾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说:“画龙者,折出三停,分成九似。”管亚奇表示,经相关专家研究考证,认为戚城蚌塑龙具备了传统龙文化中的蛇身、鱼鳞、熊掌、鹰爪、驼头、鹿角等动物所组成的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此外,在历史价值方面,墓中的蚌壳龙虎图,被专家认定为是最早的“四象”构图:青龙白虎;其中的蚌塑龙,也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专家学者通过对出土蚌壳进行碳十四测定,确定其距今约六千五百多年。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较早、形制较为完备的龙艺术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它的发现,把中华民族的龙崇拜现象向前推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河南濮阳,也因此有了“华夏龙都”的美誉。

作为陪葬品,蚌塑龙虎无疑显示了墓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和地位,而当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时,其天文学价值随之显现。管亚奇表示,在这组蚌图中,龙虎的摆放位置恰是“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的方位,结合墓主人脚下的勺形图案,恰是组成一幅星象图——“北斗栓二象”。这一研究成果,为今人解读古人宇宙观提供了线索。

这幅蚌塑龙虎图,便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变化的一个缩影,如同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历史烟云,记载着岁月沧桑,铸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策划:李政葳 撰文:雷渺鑫 制作:曾震宇

关键词: 戚城文物 蚌塑龙虎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